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小肠疝气"。专业上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高发人群:老人、小孩。斜疝居多,多为右侧,也可两侧发病。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先天性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出生后即出现,右侧较多。 后天性,因腹壁薄弱或缺损 多见于老年人。
症状: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腹股沟区出现一个梨形或椭圆形包块,可有坠胀感觉。随后包块经常反复出现。当成人长久站立、行走或体力劳动,儿童玩耍腹内压增高时出现;休息或平卧后腹内压降低时包块又消失。病程较长时包块往往可以坠入同侧阴囊内。
疝的风险:疝并非“小毛病”,当患者突然用力,如咳嗽、举重物等时,过多的腹腔内容物9c(肠管)进入疝囊,被卡住而不能还纳,伴有明显疼痛者则称为"嵌顿疝",严重者可导致肠管坏死而危及生命。
治疗: 1岁的婴儿可用疝带压迫6个月,随肌肉渐增强有可能治愈。
难以耐受手术的年老体弱者可佩疝带,白天可在回纳疝内容物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填住,阻止疝块突出。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的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发生粘连的可能。
其他患者原则上均应采取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
传统的疝修补术 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Bassini法,如左下图。 Shouldice法。缺点明显: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缝合在一起,张力大,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也高。目前很少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常用的修补材料是合成纤维网。临床上应用的合成纤维网有涤纶网、聚四氟乙烯网、尼龙网、Memilene网和Marlex网等。 目前常用的是聚丙烯网片。
补片的形式多样,主要分为两类:1、肌层前方:lichtenstein手术,如右图,1989年定型,是疝修补手术的里程碑,它的出现解决了术后的复发问题,是疝修补术的“金标准”;2、腹膜前方:包括网塞修补、kugel补片、双层补片法等等。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即真正的微创疝修补手术,只要在腹壁上开三个小眼(5mm)即可完成手术,补片放置于腹膜前方,从理论上讲,疝修补手术就是“堵缺口”,而从力学的角度,堵在缺口刚出现的地方(最近端)效果最好,而腔镜疝修补能确保补片放置在最近端。
另外腔镜疝修补能做到真正的无张力修补,网片放置深,无切口,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需要限制活动。国外有运动员在手术后3周即参加环法自行车赛,可见其手术效果。
主要两种方法:①经腹膜前法,即TAPP,因需要进入腹腔,术后并发症机会大,国内已很少应用; ②完全经腹膜外法; 即TEP,因其无需进入腹腔,有明显的优势。但掌握较困难,学习曲线长,需要一定的手术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