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爷今年85岁,平时身体健康,儿女早已成家立业,自己与老伴住在朝晖小区的一套单元房内,屋前还有一个小花园。他每天浇水养花,修剪施肥,日子过得很快乐。不料,今年9月,他在端花盆时突然感到左边腰部闪了一下,直不起腰来。在床上躺了二天,反而觉得更痛,坐着痛,躺着翻身也痛,站起来需要慢慢地扶着床边,才能起来。到医院经过拍片、磁共振和骨密度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合并脊柱压缩性骨折,需要住院治疗。
据医生介绍,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常见,大约占到老年人群的20%~50%。在肠胃功能不好和户外活动缺乏的人群尤其多见,部分人可有腰背疼痛,起床和站立时间长久时加重,有时合并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等缺钙表现。也有的人可完全没有感觉,直到骨折才发现严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轻则影响日常生活,重则可由于股骨颈和脊柱骨折,导致瘫痪和卧床不起,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骨密度检查列为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每年进行监测,以便早期预防和治疗。我院新引进的美国GE公司全身双能骨密度仪(DEXA),可测量身体任何部位的骨密度,测量精度高,可反复对照。而前几年流行的单光子和超声测量仪只能测量手和脚的骨密度,间接反映脊柱和髋部的骨骼状况,比较粗糙。在超声测量正常的人,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查,发现仍有许多患有骨质疏松。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骨质疏松学会推荐采用双能骨密度仪检查。如发现骨量下降或骨质疏松,则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健康生活,关爱你的骨骼。骨质疏松重在预防,青少年时期要多参加运动,以增加骨骼的强度和储备,避免通宵上网和长期静坐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乘汽车和电梯,尽量多步行和爬楼梯;成年人要积极治疗慢性胃肠炎、肺结核、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对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疾病,要加强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妇女绝经后要监测骨密度,有适应症的可到妇产科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老年期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冬天多晒太阳,每天坚持活动,多吃一些牛奶、虾皮、海带、芝麻、核桃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少吃咖啡、香烟、醋酸、酒等刺激性食物。
随着年龄的增高,骨骼的强度和骨密度也不可避免地会逐年下降。因此,要根据年龄和自身体力状况,量力而行,吃不消的重活就不要硬扛,以免引起腰椎压缩性骨折。但是,有的老年人要说,我每天补钙,吃钙片,怎么还会患骨质疏松呢?这是因为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大,单纯补充钙剂难以从胃肠道吸收。
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调理。先将胃肠吸收功能改善,然后再促进钙剂从胃肠道吸收,进一步要促使钙剂沉积到骨骼。另外,补钙还要防止过量,以免形成异位钙化和肾结石。因此,骨质疏松还需要经常到门诊复查和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