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多数地区新确诊患者中晚期比例高于欧美国家,这将对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长期生存产生直接影响。
为促进泌尿外科同道科学、规范地开展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工作,编写成员在《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现状,参考国外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及最新文献报道,首次形成此“中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专家共识”。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本文中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特指“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
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自2008年起,前列腺癌已成为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09年的发病率达到9.92/10万。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城乡差异较大,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
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前列腺癌早期临床诊断模式为“三阶梯”法:①通过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examination,DRE)发现可疑病例。②视具体情况,选择经直肠前列腺超声(transrectal uItrasongraphy,TRUS)、多参数磁共振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完成可疑病灶的定位诊断。③通过TRUS引导下的前列腺系统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指南要点:
一、PSA检查
1、PSA筛查:基于PSA的前列腺癌筛查特指在没有症状的特定健康男性人群中进行PSA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最终降低其病死率。
2、临床PSA检查及结果判定:PSA检查不同于PSA筛查,我国临床PSA检查往往发生在泌尿外科门诊及年度健康体检。临床PSA检查需注意以下几点:
(1)PSA检查指征:①50岁以上伴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需行PSA检查;②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巧A检查时间宜提前到45岁;③DRE或前列腺影像学检查异常的男性也应进行PSA检查。
(2)检测频率:①45~49岁、DRE正常、PSA>1μg/L者,1~2年复查PSA;②DRE正常且PSA≤μg/L者,50岁时复查;③50岁以上如DRE正常、PSA<3μg/L且没有其他穿刺适应证,1~2年复查PSA。
(3)影响因素:影响血清PSA水平的因素包括前列腺机械性挤压(如DRE、尿储留、膀胱镜检查等)以及尿路感染、血尿等因素,故检查应在射精24h后,膀胱镜检查、导尿等操作48h后,DRE检查1周后,前列腺穿刺1个月后进行,建议PSA检测时同期行尿常规检查以排除血尿和/或炎症的影响。
(4)PSA正常值:血清总PSA(tPSA)>4.0μg/L为异常,对初次PSA异常者建议数周后复查。血清PSA受年龄和前列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有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不同年龄段PSA水平分别为40~49岁≤2.15μg/L,50~59岁≤3.20μg/L,60~69岁≤4.10μg/L,70~79岁≤5.37μg/L,均低于西方国家男性。
二、
简便易行,受检患者无痛苦,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编写组成员建议泌尿外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DRE操作技能。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的外周带,肿瘤体积超过0.2ml时容易被DRE检出。约18%的前列腺癌患者是单独经由DRE发现的,而且DRE异常的患者往往具有更高评分的前列腺癌。
三、影像学检查
1、TRUS:TRUS检查中,典型的前列腺癌外周带低回声结节征象并不常见,尤其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TRUS检查价值有限,诊断特异性较低。此外,单纯TRUS引导下的兴趣点穿刺并不能取代系统穿刺。
2、MRI: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尤其是结合波谱分析、动态弥散加权等序列的多参数MRI技术,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均有较大的价值。由于早期前列腺癌病灶体积小,呈多灶性、分散性生长,因此对于初次穿刺阴性的患者,通过TRUS与多参数MRI影像融合技术可实施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国外文献报道可提高约20%的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
3、其他:CT及全身核素骨扫描技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有限,仅对判断淋巴结、骨骼转移具有辅助作用。
四、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手段,准确、有效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一项中国前列腺癌联盟(CPCC)开展的前列腺穿刺活检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与欧美国家相比具有年龄大、PSA高、前列腺体积小、Gleason评分高、阳性率低等特点。这可能与不同地区采取的穿刺策略不同有一定关系。
本共识建议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指征包括:①DRE发现前列腺结节,任何PSA值;②MRI、TRUS等检查发现异常,任何PSA值;③PSA>10μg/L;④PSA 4~10 μg/L,f/t PSA异常或PSAD值异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