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皮瓣桥接治疗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对8例阴囊及下肢淋巴水肿所致严重皮肤病变应用轴型皮瓣和任意型皮瓣(胸腹联合皮管)治疗。切除病变组织、移转皮瓣、桥接引流淋巴液。
结果 2年~7年术后随访观察,除1例外伤性小腿淋巴水肿术后3年复发外,其余各例淋巴水肿病变部位术后6月~12月逐渐显效,患肢肿胀均由不同程度的减轻且病情稳定,无丹毒及蜂窝织炎再发,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 利用皮瓣修复淋巴水肿所致的严重皮肤病变部位是治疗淋巴水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淋巴水肿 皮瓣
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目前尚无彻底的方法,尤其当下肢病变 到患肢显著增粗,皮肤角化变硬出现水疱,破溃渗出,反复出现丹毒及蜂窝织炎,使淋巴水肿程度加重的恶性循环时,治疗起来更为困难。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切除病变组织,以轴型皮瓣及任意型皮瓣(胸腹联合皮管)移转桥接于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之间,引流淋巴液,修复阴囊、下肢淋巴水肿8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治疗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1岁~44岁,平均20岁。外伤性左小腿淋巴水肿2例,右小腿1例;原发性右大腿淋巴水肿1例,右小腿2例;原发性阴囊淋巴水肿2例。术前6例下肢淋巴水肿同位素示踪检查,不全梗阻部位均在病变组织平面近端,腹股沟区淋巴结及以上高位淋巴干未见异常。患肢及阴囊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淋巴水肿,皮下纤维组织增生,皮肤角化增厚,破溃渗出及形成慢性溃疡,并反复发作丹毒及蜂窝织炎。病程6月~14年。
二、方法
1、皮瓣设计:供瓣区皮瓣依据受区病变面积大小设计,皮瓣为(37~47)cm×(10~11)cm,中央留“桥”(8~12)cm,即根据皮管设计长宽比例为3:1的原则,剩余部分全部留“桥”。阴囊淋巴水肿2例分别利用左腹壁下动脉轴型皮瓣及左下腹旋髂浅动脉轴型皮瓣(14~18)cm×(4、5~9)cm修复。术前1天利用多普勒探测仪标记动脉走向。
2、手术步骤:连续硬模外麻醉。沿皮瓣设计划线区全部切开一侧皮肤,皮下至深筋膜浅层,自一侧向另一侧剥离掀起皮瓣,另一侧除保留中央“桥”外,其余部分同对侧切开剥离,止血后保留全部或去除部分脂肪(如较胖女性),缝合成皮管。供区创缘向两侧皮下游离后尽量拉拢缝合或少量植皮。将病变组织切除,切除至深筋膜表面,将皮管展开修复创面并与正常组织连接。术后1周-2周拆线,2周-3周将皮管的“桥”切断,如所留“桥”的长度超过8cm,需分次断“桥”,根据皮管的长度一次或多次移转到修复部位,每移转一次需等待至少3周-4周。如用轴型瓣修复阴囊则一期完成。
一、比较指标:测量水肿程度法:取肢体中部周径最大值。将下肢淋巴水肿患、健肢术前后周径差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2年-7年(平均2年)观察随访,2例原发性阴囊淋巴水肿术后(3-6)月逐渐接近症状阴囊大小,患者自觉局部坠胀及沉重感消失,皮瓣正常,无渗液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