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又称歪脖子病,指的是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痉挛,如不及时治疗,常出现头颅、面部左右不对称畸形,还可引起颈椎继发性畸形等严重后果。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推拿)治疗两种,手术疗法适用3岁以上的病儿,12岁以上者,虽然脸部畸形已难于矫正,但手术仍可使颈部畸形和活动有所改善。手术方法多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术后将头置于过度矫正位,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4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很好的疗效。最佳治疗时间是小儿两个月到一岁之间,所以,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早期表现:出生两周后,小儿头部常偏向一侧,在患病一侧颈部可摸到一硬肿物,没有明显压痛。3~6个月后,颈部肿物可在胸锁乳突肌处变成一个条索状肿块,患儿颈部活动受限。许丽副教授是中国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她采用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具有轻缓柔和、渗透力强等特色,有效率达95%,且易为患儿接受。
治疗手法:①揉(推揉法):患儿仰卧位,不用枕头,术者坐在患儿头前方,采用滑石粉作为介质。用食、中、无名指三指揉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5分钟,以舒筋活血。重点在块状物或条锁状处。②捏(拿捏法):体位同上,术者用拇指、食指指腹捏拿、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往返5分钟,以松解其粘连。③牵(牵拉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幅度由小渐大,在生理范围内反复进行10-20次,以改善恢复颈部活动功能。④转(旋转法):体位同上,固定患儿双肩,在上法基础上,术者托住患儿头部向患侧肩部旋转10-20次。⑤接着再重复操作第一步。如伴有颜面部不对称及胸椎侧弯,可配合局部治疗。
以上方法每次治疗时间约为15~20分钟,初期每日治疗1次,20次后可改为隔日1次, 2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3疗程。肿块较大或病程较长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为提高疗效,在治疗期间也嘱家长适当辅以温热敷,改变头部的睡姿,同时教给家长一些简单的按摩和护理方法,在家辅助治疗。
预防和护理:许医生提醒患儿家长,小儿肌性斜颈病因一般认为与孕产过程有关,所以,孕产过程中如有胎位不正、产伤或难产现象,产后要注意观察孩子颈部,看有无肿块或索形肿物,以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的动作以矫正,如喂奶、睡眠的枕垫或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等。在治疗过程中,平时可用一低枕,患儿仰卧位时,垫在患侧颈部,以保持头部的正确睡姿;侧身睡眠时,要患侧颈部朝下,将枕头垫在患儿头部的耳朵处,以拉长颈部。家属可经常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按揉并作相反方向的被动牵拉伸展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