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占30%-40%[1],已成为导致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IgA肾病具有发病隐匿、疾病影响因素较多、病程迁延、疗效个体差异性大等特点。
目前各医家对IgA肾病的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大部分有关IgA肾病的研究文献多以1988年全国第四次中医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为依据,进行辨证分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对IgAN的辨证研究也引入量化标准,对IgAN肾功能减损及预后最为重要的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间质纤维化及小管萎缩,按发生程度予以分级处理后加以对照。杭州市中医院王永钧教授研究提出IgAN新5型辨证方案[3]。肾气阴两虚证(肾虚证),肾络瘀痹证(瘀痹证),风湿扰肾证(风湿证),肝风内动证(肝风证),溺毒内留证(溺毒证),更符合IgAN的证候谱,证候演变规律及病机改变。
IgAN最关键的基础证候为肾虚证,肾气阴两虚证是多种慢性肾脏病从尿检异常一开始就存在的共性。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大凡肾病多为阳损阴耗之候,故肾虚证在临床极其常见。肾虚证中气阴两虚是关键,绝大部分慢性肾病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虚证,虽每个患者的个体在气阴两虚证时,其气虚与阴虚的孰轻孰重,在程度上可能有所差异,但从整体而言,它还是气阴两虚证,无需在虚证上再分气虚、阴虚甚或阳虚证。
IgAN的肾虚证者多因肾气亏乏,下元不固,封藏失职,精微下泄,主症是仅微量泡沫尿(尿蛋白定量<1.0g/24h)。此类患者病理改变多以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间质及血管病变不明显;镜下多形性红细胞尿和少量蛋白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