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85%以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肝脏炎症是肝癌产生、发展的诱因。在吴孟超院士的指导下,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六科的医护人员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肝癌术后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为肝癌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结果显示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肝癌患者术后4年复发率高达87.9%,而使用抗病毒药物后4年复发率降为62.7%。同时抗病毒治疗组的4年总体生存率达86.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4%。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 Oncology, 影响因子18.3分和肿瘤外科年鉴,Ann Surg Oncol, 影响因子4.5分)上发表。
我们的研究以很高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证实了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肝癌预后,并且已开始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但广大肝炎和肝癌患者尚不了解这些最新的进展,因此结合我们最近诊治的一个病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来自浙江的罗先生有乙肝“小三阳”的病史,近期检查出肝癌,并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也很顺利。但出院后3个月罗先生逐渐感到精神状态和食欲变差,浑身无力,更要命的是,皮肤和巩膜逐渐泛黄。他赶紧回到医院复查,我们发现罗先生虽然是乙肝“小三阳”,但乙肝病毒DNA载量达10000拷贝/毫升,考虑他为乙肝急性发作。进一步追问病史,原来罗先生出院后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慢慢也放松了警惕,前段时间自行停服了我们特意嘱托需长期服用的抗病毒药物。
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建议他立即重新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罗先生的症状明显好转,黄疸消退,精神和食欲也得到了改善。抽血检验显示乙肝病毒DNA载量下降到小于500拷贝/毫升,转氨酶水平和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也恢复到了正常。
罗先生感到很疑惑:自己虽然有10余年的乙肝“小三阳”病史,术前也听医生说过自己的“乙肝病毒DNA载量”比较高,但从来没有过特殊症状,当地医生也告诉他不要紧,“小三阳”不需要特殊治疗,观察就好。可是,为什么肝癌手术后会出现肝炎急性发作?如此剧烈的肝炎病发,会不会对肝癌手术疗效带来不好的影响?以后,是否要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如何才能停药?如此服药,会不会加重肝肾负担?这一连串的问题,让罗先生食不知味,心情焦虑。
我们相信,有许多类似罗先生的肝癌患者,甚至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都认为乙肝“小三阳”或“带菌者”不需要治疗。而事实是,既往有过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特别是病毒量较高的情况下,即使没有肝炎的临床表现,也能持续对肝脏造成炎症性损害,明显提高肝癌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在经历肝癌切除手术、全身麻醉、放化疗后,容易“激活”乙肝病毒。
一些原先没有乙肝临床表现的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各种乙肝症状。同时,这也可能导致术后的肝癌复发率升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急性重症肝炎,直接致命。乙肝病毒的持续活动还可能导致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形成,使病程进入晚期。
罗先生就是发生了术后乙肝病毒的“再激活”。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痛心,手术做得再成功也是功亏一篑。好在他尽快回到医院检查,我们才能及时施以援手。对于肝癌术后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除了能够降低病毒再激活的风险,还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显著降低正常肝细胞再次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肝脏炎症反应减轻后,肝功能也可以得到改善,帮助患者耐受手术后的其他辅助治疗。可见,正规、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癌患者手术预后,延长生存期。
乙肝病毒是否活动,即乙肝病毒DNA载量的高低是决定如何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最重要因素。对于乙肝病毒DNA载量阳性(>500拷贝/毫升)的肝癌患者,必须尽早开始并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而对于乙肝病毒DNA载量阴性(<500拷贝/毫升)的患者,应在术后密切随访,如监测过程中乙肝病毒DNA载量出现阳转,则应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绝对不能随意停药或者在无医嘱情况下更改药物品种、剂量,药物的调整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开始均选择单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及乙肝病毒DNA载量。对于治疗6个月以上而病毒DNA载量无明显下降的患者,考虑为耐药,应换药或2种联合应用。
有患者担心,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会加重肝肾损伤。肝癌本身就比别人少了“肝”,那长期用药会不会有影响?其实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替米夫定等,虽然都有潜在的肝肾毒性,但安全剂量下产生这些毒副作用的概率较低,只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若有异常及时调整药物即可。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应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俗话说“病去如抽丝”。对于每一个肝癌患者来说,都要做一个耐心的抽丝者,绝不能认为手术可以“一刀剪”。术后应积极耐心的接受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各种辅助治疗,才有可能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