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它涉及生殖道、泌尿道、肠道、盆底骨骼及肌肉、神经精神等多个方面,单一治疗方法效果差,需要综合治疗。
中医药疗法
1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慢性盆腔痛主证在慢性疼痛,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加之病变常发生于局部,表现为气滞血瘀证,故中药治疗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血肿、包块的吸收,防止组织粘连,具有抗炎、消水肿、解痉镇痛,而且能改变血液流变。
2、 宁心安神止痛
《内经》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疼痛无不涉及心肝,其是心神更为重要。据临床观察,慢性疼痛与患者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有关。安定心神,稳定情绪,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用中药足部熏洗,对改善抑郁、失眠及盆腔痛等症状有显着的临床效果:人体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一定反射区,在足部中央有失眠穴,足背部有疏肝解郁穴位,用疏肝解郁、凝心安神作用的中草药配制的药液,进行足部的搓、熏、洗、按,足部的毛细血管扩张,通过按摩,使药物更好地刺激穴位和反射区,同时,药液借助于温热作用、物理刺激、经络传导等途径,使药物离子迅速进入到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快速输布到全身,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外病熏洗、内病外治之功效。
3 、中药保留灌肠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直肠为子宫的邻近器官,根据直肠静脉丛壁薄,缺乏外鞘,中小静脉没有瓣膜和静脉丛多等特点,使盆腔脏器的静脉系统像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而且子宫和直肠阴道静脉丛相吻合。中药保留灌肠由于局部药物浓度高,有效成分充分吸收后可直接作用于盆腔组织,避免了“肝首过消除效应”,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药物可以很快在盆腔弥散,直达病变部位。
4、 穴位敷药
采用自制温经通络贴剂敷于八s穴、双侧子宫穴,外贴隔物灸自主发热治疗包促进药物吸收,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合气滞血瘀型和寒凝血瘀型盆腔痛。
5、穴位注射:盆底肌肉有触痛结节(阿是穴)者,可经阴道侧壁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将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及药物的作用及针刺作用相结合,穴位刺激可产生压电效应,从而打开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释放一系列止痛、消炎物质,药物经过穴位、经络系统发挥作用,起到濡养经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6、微波理疗:微波对人体产生生理作用主要有:①增强血液循环。因为在温热条件下能引起血管扩张和加强血液循环。②加强代谢。这是由于热的作用加强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提高了酶的活性,也加速了氧和营养物的输送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③ 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④降低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这主要表现在降低骨髓肌、胃肠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等方面。此外,还能改变纤维结缔组织的物理性质,减弱张力,增加弹性。⑤增强免疫能力。在温热的作用下,可增加体内的抗体和补体,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增强大、小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上述生理作用相应的微波的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①止痛。它可使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减轻或消失。例如,神经痛、肌肉痊孪性疼痛、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以及炎症性疼痛等。②改善周围血液循环。③消炎。适度的热可改善局部代谢营养,减少局部剌激现象,消肿止痛,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它也可增强免疫能力,这也有利于控制炎症。④降低肌肉张力。
总之,由于慢性盆腔痛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端,病变涉及多个系统,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具有整体调节功能,能通过各个环节发挥疗效,进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