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欧美国家发病率很高。近年来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随着PSA检测、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等诊断方法的出现,许多前列腺癌病例得以早期诊断。“早期前列腺癌”,又称“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体外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完全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以及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Prostate Brachytherapy)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效果较好,但创伤较大,不适合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根治性体外放射治疗虽然创伤较小,但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且这些并发症的临床处理都比较棘手;完全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仅适合雄激素依赖性肿瘤,且对性功能影响较大,抗雄激素药物对肝脏等均有影响。近距离放射治疗由于创伤小、疗效好,在国外成为许多泌尿科医生首选的治疗手段。
早在1914年,Pasteau首先报道了用放射性物质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当时是在膀胱尿道镜的辅助下将镭-226(226Ra)植入前列腺内。20世纪50年代P.V.Harper和Lathrop两位医生发现了103Pd,60年代Lawrence发现了125I,这两种放射性核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应,大大促进了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70年代初有人将125I 封焊于钛金属壳内 ,制成约0.8× 5mm的“种子”(seed),在开放性手术中直接植入到肿瘤组织局部。1981年Holm医生创造了在经直肠超声的引导下,通过经会阴的前列腺穿刺,将核素粒子植入前列腺的技术,这在近距离放疗的历史上是一次***。在此后的20世纪90年代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疗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出现使得放射性核素粒子在前列腺内分布更加合理。由于近核素粒子处的组织放射剂量高,周围组织剂量迅速衰减,可使肿瘤局部达到高剂量照射,但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少。这样,既保护了周围脏器,又保持了肿瘤组织接受持续照射的优势,明显提高了临床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程度。
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而且这项技术的开展需要泌尿外科、放射肿瘤科、核医学科、超声科等多学科的协作。为了尽快掌握这项微创的治疗技术、丰富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并将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在国内推广,我院泌尿外科在有关科室协同下自2002年6月~2003年1月共进行了5例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