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都是头昏眩晕的高发季节、今年同样如此。入冬以来随着严寒渐趋、安医大一附院的的头昏眩晕患者悄然增加。他(她)们愁眉苦脸、双目微睁、软弱无力、或由他人扶助、摇摇恍恍地缓步而行、还有一些多年久违的老头晕病人也赶来 “凑热闹”、其中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为什么冬天头昏眩晕患者就这么多起来、是否能早预防就可少发甚或不发呢?――是的、这就是撰写本文的主意。
(一)、为什么会发生头昏眩晕?
1、头昏眩晕的起因 在我的头痛眩晕专科门诊病人中最多见的原因是“颈性头昏眩晕”、其中包括中老年人颈椎病和青少年的颈项软组织(肌肉、肌腱等)病损――源于头颈长期处于被动固定姿势(如会计、汽车司机、电脑族等)。无论前者或后者、均因增生骨质或僵硬“发炎”的肌腱、剌激其下方血管(椎-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后部枕叶血液)外膜的交感神经、→引起该血管张力增加→血流量减少→枕叶缺血→枕叶处的前庭神经核及其通路和视觉中枢缺血。前者是掌控人体平衡、后者是视觉中枢、两者缺血结果即出现雾视、头昏眼花、自身不稳、重则自觉天翻地覆、犹如跌落万丈深渊、心慌恐惧或伴恶心呕吐、少数还有耳鸣(中老年人多见)。此外、还有良性发作性姿位性眩晕、眼源性、耳源性、心源性眩晕等均较少见、不在此赘述。
2、冬季头昏眩晕的促发因素(1)入冬天冷、人体皮肤肌肉紧缩、全身血管、特别是相对暴露的颈项部的肌肉紧缩、由此直接影响其下方的椎-基底动脉对大脑枕叶的供血→脑(后循环)供血不足。
(2)因天冷、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如伴有“三高”更明显)。当人体自安静状态变动体位时(如翻身或头侧转)即可能发生头晕眩晕发作。这就是中老年人常在夜间翻身、早晨起床时发生短暂性眩晕或历时数分钟、数小时不等的眩晕之主要原因。
(二)简单易行的的预防方法1、保暖护颈 凡有头昏眩晕病史的中老年人除一般保暖外、更应注意护颈、宜穿高领上衣、外出时加带围巾。
2、针对冬天血粘滞度高、睡前喝一杯温开水及一片(0.1克)阿司匹林肠溶片。
3、早晚搓揉耳壳及颈脖: 早晚洗脸时用毛巾自上而下搓揉耳朵(耳廓)、耳屏前的颞浅动脉、颈前(下颌下方)的颈动脉和颈后的椎动脉、达到耳朵和颈脖温热。这样既可使颈部肌肉放松、亦可促进颈项血管扩张、血流更通畅、故顿感耳目清晰、头脑灵活。
4、科学合理用枕 习惯于仰卧者的枕头最好是:枕头下侧略隆凸、高度为10~14厘米稍呈钭坡、将颈部置于隆凸部分、使头位保持略为后仰的姿态;习惯于侧卧者、宜将枕头调整到与肩等高、保持头颈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可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并可使颈部与肩胛带的肌肉得以充分放松。切忌“高枕无忧”。
5、天冷更要避免颈肩部肌肉持久紧张:长时间低头伏案作业(缝纫工、学生等)或须要头颈保持固有姿势者(汽车司机、电脑族等)、可在原位间歇性地仰(伸)头、耸肩、运方眺望、拍打搓揉颈肩部。
温馨提醒:①对头昏眩晕病原暂不明确时、切忌静脉注射大剂量(20%)甘露醇。甘露醇是强利尿药、静注后、患者排尿脱水→血液浓缩→血粘滞度增加→血流更慢→脑供血减少、切如雪上加霜。②目前非专业(多为基层)大夫对自己暂不明确的头昏眩晕惯常误诊为“梅尼尔病”(为耳迷路水肿所致)、首选大剂量甘露醇静注。实际上经典的梅尼尔病很少见、即使是本病、也不必如此“牛刀杀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