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破坏性的炎症性关节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5%。上世纪八十年代医学上还对其束手无策,曾经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很多患者长期承受着疾病的折磨,最终走向关节畸形和残疾的结局。但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治疗目标已经不再限于“控制症状”,而是“长期缓解病情”,阻止关节破坏。
误区一:
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没有副作用,中药比西药好。实际上,“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西药皆如此。由于我国法律尚不健全,大多数百姓缺乏疾病科普知识,街头包括网络上的虚假广告泛滥(强烈建议不要用百度搜索),一些江湖游医和民营医院正是利用患者这种心理,以所谓“纯中药、祖传秘方”来迷惑患者,上当者众多,最后不仅花了冤枉钱,病情往往还不断加重,或者使原本简单的病情变得复杂。
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中,都是以西医西药治疗为主,最常用和有明确疗效的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柳氮磺吡啶以及生物制剂。其中生物制剂是近十年来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上最重要的进展,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无论在疗效还是在安全性上都优于传统药物。
因此一旦确诊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有经验的风湿专科医生那里就诊,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误区二:
激素不能吃,吃了会上瘾。这种看法不全面。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地位几经波动。
二三十年前,大剂量激素曾经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很快发现其不能阻止关节破坏,却带来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严重副作用。目前已很少将激素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对于一些关节症状非常严重,服用常规非甾类抗炎药仍不能缓解症状,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物尚未起效的阶段,国际上主张使用小剂量激素(相当于强的松每天1-3片)治疗3-6个月。
对于部分合并全身症状或者有内脏器官受累时也需要使用激素。因此,滥用激素和盲目反对使用激素都不可取,具体使用时机和用法用量应该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误区三:
关节不痛了就停药。有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了,病情得到缓解,担心长期吃药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药。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而且,临床症状改善与疾病完全缓解并不等同,不痛可能只是表面现象,随意停用缓解病情的药物如甲氨蝶呤会导致疾病继续进展。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两种药物长期维持。
误区四:
长期吃一样的药物维持,自己到药房买就可以了。这个观点很多患者都有,实际上是错误和危险的。定期到医院随访,并不仅仅是配药。由于大部分能缓解病情的药物都有一些副作用,医生不仅要观察药物的疗效,还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也应该每3个月到半年随访一次,并作相应检查。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和治疗观点的更新,疗效也在逐渐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已由过去的“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早期规范治疗,走出认识误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