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学校当老师的小林,近两个月以来,精神状态一直不是很好,感觉比较疲倦,干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食欲也非常差。近日,同事们还发现,小林的皮肤发黄,连眼睛巩膜也黄起来了,就赶紧提醒她到医院去检查。来到社区医院,医生询问了她的症状后,怀疑她是得了肝炎,就让她到厦门市第二医院检查治疗。经过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医生发现小林不但黄疸指标升高,而且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于是,小林被收入血液科住院治疗。
经过再次诊断,医生发现小林得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用药物把小林自身的“异常免疫”控制后,小林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黄疸症状也得以消失,眼睛又恢复原样了。
黄疸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
为什么溶血会出现黄疸呢?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溶血后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使血浆、皮肤、粘膜、巩膜等出现黄色,即黄疸。黄疸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所以,全身皮肤变黄,不一定就是患了肝炎。只要是血中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增高,都可以发生黄疸,肝炎仅是肝性黄疸的原因之一。遇到黄疸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找出发生黄疸的原因,千万不要一见黄疸就武断地认为是肝炎。
溶血非常危险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溶血性黄疸的一种代表性疾病。它是由于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了抗红细胞自身抗体,促使红细胞加速破坏,从而出现黄疸和贫血。按其病因分为原因不明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由于诊断技术日趋完善,继发性病例的比例逐渐增高,常常继发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和原因不明性巨球蛋白血症)、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性疾病(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异常球蛋白血症、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儿童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及良性肿瘤(如卵巢皮样囊肿)等。
溶血性黄疸有时还会伴有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和腹泻,甚至可有休克及神经系统表现,如头痛、烦躁以至昏迷。若症状严重,药物控制不佳时,还需输血、脾切除,或者实施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法。
在此提醒大家,一旦发现自己患上了溶血性黄疸,最好及时治疗。溶血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