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虽不会转为慢性肝炎;但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可发展为重型肝炎,而造成病人死亡,故应及时诊治。乙型和丙型肝炎可通过血或体液的输血、
注射和针刺途径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一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接触,包括同住一个宿舍,共用一个办公室和办公用品,甚至共同进餐,是不会被传染乙肝和丙肝的。就业入学等体检不再检查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领到从事食品行业的健康证,其依据在于此。目前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主动预防。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接近10%。虽经近10年来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HBsAg阳性率已下降至7.2%;但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人数仍接近1个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高达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是难以治愈且进展性的疾病,一旦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将对生命构成威胁;而抗病毒治疗则可控制和阻止疾病的进展,从而提出了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抗炎保肝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新观念。目前已得到公认、疗效肯定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口服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德卡韦和替比夫定;然而人们在慢性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还存在着误区,仍将“保肝和降酶”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主要手段,从而延误治疗;即使了解抗病毒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合理和灵活掌握适应证,也存在着认识不足,存在着抗病毒治疗药物应用过度和不足的情况。
我国存在大量的慢性HBsAg携带者,由于大部分携带者(尤其是小于30岁者)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转氨酶正常,暂时不适合抗病毒治疗,可照常工作;但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绝对戒酒,定期进行检查和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切记不要听信某些媒体或广告宣称的所谓特效 “转阴药”,以免浪费钱财,增加肝脏负担,影响后续的治疗。
我国丙型肝炎也不少见,且已有干扰素联合口服利巴韦林的有效治疗方案,多数可达到治愈。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丙型肝炎曾在我国献血员中大量流行;且人们对此认识不足,存在滥用血制品的现象,如成人因患感冒、儿童因患肺炎,为增加抵抗力,输注冻干血浆,从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多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且易慢性化,一旦进展为肝硬变,则失去了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机会。故要改善丙型肝炎的预后,应尽早发现,并在有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离我们很近,但可防可治、不可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面对肝炎。健康的人群要接种疫苗积极预防,慢性乙肝和丙肝病人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措施不断的改进,再加上正确的知识和积极的态度,控制病毒性肝炎、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将不再是梦想。病毒性肝炎终将远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