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后反复腹痛 病在脾胃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孩子喜生冷、吃菜少有关
◎当代健康报2008年08月21日星期四儿童保健08版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崔文成
肠系膜淋巴结炎系非特异性炎症,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之一,常易反复发作,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诊断主要依据是:(1)间歇性不定位腹痛病史,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多位于右下腹及脐部,解痉药物不能缓解。(2)超声检查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淋巴结内血流明显增多。
常因病毒、支原体或细菌感染,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由于肠系膜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周围,收集沿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配布的淋巴结的淋巴液。回肠远端的肠系膜淋巴结非常丰富,内容物由于回盲瓣作用,在回肠远端停留时间较长,毒素及细菌代谢物易被回结肠系膜淋巴结吸收,因此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发生于回肠远端的肠系膜。
急性腹痛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宜服止痛药物。
肠系膜淋巴结炎应与肠痉挛、肠蛔虫症、阑尾炎鉴别:
肠痉挛 多见于婴儿,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
肠蛔虫症 则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有时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往往有吐、排虫史;粪便查找虫卵,驱虫治疗有效可协助诊断。
急性阑尾炎 多是先腹痛后发热:先有腹痛并逐渐加重且右下腹压痛明显,压痛点固定,有明显的反跳痛和肌紧张,而后出现发热,且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细胞相对较高,超声可见肿胀的阑尾,其周围可伴有肿大的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是先发热后腹痛:可先有发热等感染表现,继而发生腹痛,腹痛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两次疼痛之间患儿无不适感觉,右下腹痛多见,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且不固定,少有反跳痛及肌紧张,且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略高,淋巴细胞相对较高。
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学的腹痛范畴,病位在脾及肠胃,内因责之小儿形气未充、肺脾肾虚、卫外不固、易于感触毒邪,诱因责之恣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及少食蔬菜、易聚湿生痰,外因责之毒邪侵袭,发病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机是毒壅气滞,痰湿交阻,结于腹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腹痛、寒湿腹痛、食滞腹痛、脾虚腹痛等类型,治法多以解毒散结、温散寒邪、消食导滞、温中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常用加味消瘰丸、甘露消毒丹、香砂平胃散、小建中汤等治疗,可使气机宣通,血脉流畅,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期一般经过对症、抗感染、中药、理疗等治疗后腹痛可明显好转。应注意休息,生活要有规律,平常应多喝开水,注意气候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不吃冷食,以防反复发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