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眩晕的产生与颈部有关。它常在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在猛然转头或过度向后仰头时更容易发生。
有的患者在眩晕的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出汗等症状。轻者可以几秒钟好转,重者会断断续续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症状才会逐渐缓解。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过程比较复杂,现在人们了解最多、研究得较清楚的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眩晕,通俗地讲就是颈椎上某个部位生长了骨刺(骨质增生),骨刺压迫或刺激从颈椎通过的椎动脉,影响椎动脉的血供,导致暂时性脑供血不足。
颈性眩晕最明显的特点是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称为位置性眩晕。颈性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椎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头颈部必须转到某一位置,使椎动脉受压或使交感神经受刺激,就是说,眩晕症状的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
有的病人在行走中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叫,回头看的瞬间突然摔倒,倒地后头部位置回复,症状消失,马上就可以爬起来。可见,颈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头颈部转动或侧屈到特定位置时发作,位置回复后症状消失。
除了眩晕以外,在临床上常常可以看见由于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产生眩晕的其它相关的伴随症状,如视物模糊、重影、恶心、突然摔倒、三叉神经感觉受损、交感神经麻痹、发音困难、偏身麻木、偏瘫等。这些情况多见于以颈椎退行性病变为主影响椎动脉血供的中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髓核中水分逐渐减少,弹力和张力减退,椎间隙变窄、松弛,椎间关节稳定性减弱,再加上长期慢性劳损,各种急慢性损伤等,颈椎发生增生,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颈椎退行性病变。一般来说,由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颈性眩晕在中老人中比较多见。
但近年来,我们疼痛门诊接诊患者中出现“颈性眩晕”年轻化的趋势。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长期从事颈部经常相对固定在一个位置的职业人群,如财会人员、汽车司机、文案及电脑工作人员等。
这些人静多动少,颈椎相对固定于一个位置的时间长,活动时间少,极易引起颈椎退性病变,即颈椎某个部位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经颈椎通过的椎动脉,导致暂时性脑供血不足。另一类是头颈部曾有过外伤史的人群,有时可追溯到几十年前的瞬间暴力受伤史。
颈性眩晕治疗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治疗手段。对确有显著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对颈椎无器质性病变,仅有结构紊乱的颈性眩晕患者,则不适宜手术治疗,应以综合的保守治疗为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