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可以由心血管药物诱导,比如氯吡格雷、噻氯匹定、GpIIb/IIIa受体抑制剂以及肝素等。氯吡格雷引起的血小板减少TTP多发生在用药后的2周内,发生率很低,很难统计,噻氯匹定多发生用药后的2-12周,发生率大约1/5000例,最好的治疗没有确定,但推荐血浆交换。GpIIb/IIIa受体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多发生在输注后的早期,血小板下降明显,有时候低于20×109 ,出血发生率较高,常常需要输血治疗。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多发生在用药后的5-14天,监测血小板4因子抗体阳性,血小板下降中等,显著的血小板减少比较少见,很少经历出血情况,但血栓并发症较多。肝素不能再用,但可以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芦丁、阿加曲班等药物。
如果基础血小板减少,冠心病需要置入支架一定要考虑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出血风险,如果出血风险较大,不能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不建议做支架术,如果出血风险较小,可以选择支架术,但建议应用裸支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时间短,尽可能选择桡动脉途径,减少穿刺并发症,还要注意监测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是免疫因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也可以术前应用免疫球蛋白。
该例病人心梗后20余天,估计入院后已经应用了氯吡格雷、肝素或GpIIb/IIIa受体抑制剂等药物,注意鉴别上述心血管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