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8日是世界变态反应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倡议的第一个“世界过敏日”。随着空气污染加剧,饮食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家庭子女数降低及幼儿期感染性疾病的减少等因素,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湿疹、荨麻疹等,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以过敏性鼻炎为例,患者阵发性喷嚏,每次数个甚至数十个,大量清水鼻涕,鼻塞甚至头疼等,直接影响工作学习、睡眠及交际;哮喘发作则需住院治疗,除降低生活质量外,还需大笔医疗费用支出。
在生活中,许多人对过敏性疾病知之甚少,病情发作时有人认为是老毛病又犯了;有人认为是遗传,“我家人都这样”是他们的口头禅;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则认为自己体质差,总是在“感冒”,手帕不离手,那么,过敏性疾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顾名思义,意为“对外界物质过度敏感而引起的病理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外界物质被称为“过敏原”,如少数人是用鸡蛋后出现皮疹、腹泻,则鸡蛋就是过敏原。
过敏原一般通过吸入、食入、接触或注入体内引起,根据发病部位不一,症状也千差万别。吸入性过敏原通常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喷嚏不断,鼻涕不停”是过敏性鼻炎的标志性表现,而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发病时有一定规律,或是闻到异常气味,或去到特定地点等意味着哮喘发作。
特定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可引起食物过敏,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如果爱美女士使用某一化妆品后出现红斑或小丘疹,则可能为皮肤过敏症。儿童的面部、臀部出现散在或成片的丘疹,迁延不愈,患儿经常抓挠,可能为儿童湿疹。如果发烧感冒,输液前青霉素皮试阳性者,要考虑药物过敏症。有时多种过敏症状可能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并且相互影响,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发展为哮喘,而他幼年可能为湿疹患儿。这类在医学上称为“特应性体质”。
过敏性疾病实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因为发病机理不明,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但减少发作次数、控制过敏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回到正常无病状态,是可以做到的。首先要了解病情,树立信心,不要因为不能彻底治愈而产生恐慌与悲观心理,这部分也被称为对患者宣教,是治疗的必不可少的方面。其次,避免接触过敏原,引导患者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过敏原的蛛丝马迹,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则可保持正常生活。
在生活中食物和接触性过敏原容易被发现并避免接触,但吸入性过敏原不易发现,但以下几点可供针对性发现过敏原,如果喜迁新居后出现喷嚏不断,鼻涕长流,则要怀疑家装污染,如甲醛等超标,可改变居住环境来预防过敏症;如果症状出现在春天或夏秋季节,有明显季节性,则花粉或蒿草可能为罪魁祸首;如果睡觉时一挨枕头就犯病,那枕头内容物就成了嫌疑犯;如果大扫除时让你尴尬,可能螨虫在作怪。除了上述过敏原筛查外,可到医院耳鼻咽喉科进一步作过敏原皮肤试验查找吸入性过敏原。
但切记找到过敏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如果找不到,并不等于不存在过敏原,自然界中的过敏原种类实在太多了,能检查的只是有限的一些常见过敏原。还有一些酷似鼻过敏的疾病,其表现于鼻过敏十分相似,治疗也雷同,但发病机理不同,不是外界过敏原所致,故找不到过敏原。
如果找到特定过敏原,除尽量避免接触外,可进行脱敏治疗,如果找不到过敏原,也不要失望,用药物控制病情仍可让患者回归健康生活。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过敏性疾病发病的神秘面纱终将被揭开,但在此之前,必须依靠专科医生和患者相互沟通互动,让过敏症来得次数更少些,症状更轻些,生活更好些,花费更少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