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心肌梗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有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2/3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缩短起病至到医院的这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积极联系医生,待病情稳定容许转送时,才转送医院进行治疗。
如何发现急性心肌梗塞
易发人群最多见为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前有高血压,近半数病人有心绞痛,其次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活动的人较易患病;发病多在春、冬季节,与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有关;发病时大多无明显诱因,常在安静与睡眠时发病,部分病人则发病于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饱餐之后,甚至用力大便之时。
此外,休克、出血及心动过速均可诱发本病;约20%-6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有先兆症状;其最为突出的症状为疼痛,其性质、发作时间、伴随感觉及对硝酸甘油的敏感性与既往心绞痛均有较大的差别。其他症状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出汗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等,还有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和心力衰竭等等。
凡上述易发病人群出现症状,或年老病人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末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者,手术后发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应考虑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此外,老年病人有较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都应先按急性心肌梗塞处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短期内反复进行心电图观察和血清酶测定,以确定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