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底动脉腔内成形术中发生明确栓子事件的证据并不多,并发栓子脱落导致患者双侧丘脑同时梗死的报道更为鲜见。这种情况往往是操作因素、血管病变性质以及血管解剖变异(Percheron动脉)共同作用的结果。
讨论:
椎-基底动脉主干显著狭窄导致的后循环脑缺血并不少见[1],动脉腔内成形技术(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也得到广泛地应用[2]。在动脉夹层或破裂出血、穿支动脉闭塞、高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3]以外,栓塞事件[3]一直以来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献报道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发现头颈部血管介入术后新发脑缺血灶的比率达61%[4],临床上症状性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则为2.4~5.2%[4,5]。本文患者于基底动脉腔内成形术中发生栓子事件,并导致双侧丘脑梗塞,文献中尚未见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白卫星
一百多年前Dejerine和Roussy 首次报道丘脑梗塞[6],仅占所有后循环脑梗塞的11%,双侧丘脑梗塞只见于散在病例报道[7,8]。众所周知,丘脑的血供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中丘脑内侧核群多有双侧PCA的P1段发出的丘脑穿动脉和脉络膜动脉的丘脑支供应[9],然而解剖学证实有近1/3的人丘脑内侧的血供来自于一侧P1段的分支――Percheron动脉[10](图10)。
本文病例术中栓子脱落恰好卡在右侧P1段,虽经及时处理局部主干血流获得再通,但术后CT显示双侧丘脑内侧部分仍然发生了梗塞,DSA虽然没有清楚显示局部分支的形态,笔者认为仍然有理由相信此患者Percheron动脉的存在。Percheron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可以累及导水管周围的灰质团块,影响到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和网状结构。该患者意识障碍、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由此得到解释,至于合并的言语不能、肢体轻瘫和病理反射,应与患者新发的桥脑梗塞有关。3周后症状缓解,应是梗死灶周围水肿消退,侧支循环建立,部分功能代偿的结果。
总结上述,笔者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点:基底动脉腔内成形手术具有相当高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尤其对于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龄患者;双侧丘脑同时梗塞的患者,在基底动脉及双侧PCA血流通畅前提下,则需考虑Percheron动脉这一解剖变异的存在;对于P1段的栓子,需积极对待,即使没有影响主干血流,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图片暂无上传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