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冬以来儿科门诊的感染变态反应(本文统称“过敏性问题”)发生率也越来越多,这是当前父母们的困惑和忧虑,也是医学工作者正在探索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认为下列因素可能与过敏疾病或表现增多有关:
1、感染病原体尤其是新的变异病毒不断出现。
2、人工食品大量出现和饮食方式改变(一种人工食品常含有多种添加剂),包括婴儿期的人工喂养食品。
3、药物(尤其是抗生素静脉和口服)过度应用、疫苗种类和接种率的快速增多。
4、其他生物制剂等药源性过敏因素增多。
5、环境因素: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与存在于日常环境中,空气成分污染:家具、玩具、电器、化学消毒剂 空气清新剂 洗衣粉 各种成分的“香”,化妆品,喷雾性外用药物、加湿器的过度使用等
6、遗传因素:胎内和生命早期致敏因素:孕期母亲的食物和精神因素的影响
二、过敏症状主要表现:
1、皮肤:常生后,新生儿期即出现,如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2、胃肠道和其他粘膜过敏表现
常表现为轻度胃肠功能紊乱,包括溢乳,腹泻,便秘或腹痛所致的睡眠不安哭闹等,重者喂养困难,影响营养和生长发育,血丝痢疾样大便,甚至衰竭状态。
其他粘膜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咳嗽,鼻堵,嗓子呼噜,流涕,咽部充血等,重者婴儿肺炎样或肺炎综合征表现。
3、呼吸道过敏表现
咳嗽,喘息,鼻堵,流涕喷嚏,肺部浸润,罗音等,重者过敏和感染互成因果关系,反复呼吸道感染或鼻窦炎、感染/过敏变态反应性肺炎,呼吸道炎。
4、其他部位:如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但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或尚未共识
小婴儿睡眠不安,易惊;幼儿儿童易出汗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性格改变等,也有人认为可表现为心肌损害(心电图或心肌酶学异常), 甚至脑电图异常等。
三、过敏与感染常互为因果关系,门诊常见的情况有:
1、小婴儿(多小于6个月):流清鼻涕,打喷嚏,伴鼻塞,父母主诉反复“感冒”,“气管炎”甚至诊断“肺炎”实则为食物过敏(牛奶、鸡蛋等母乳喂养也可),可伴或不伴胃肠道症状。多伴有睡眠不安,突然苦恼等
2、幼儿、儿童反复咳嗽、伴或不伴流涕、打喷嚏,常在呼吸道感染后持续2~4周以上,我在临床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后(或肺炎后)过敏咳嗽(或气道高反应性)。这些孩子多可在1~3月痊愈,少数发展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和哮喘互相促进转换。
3、小婴儿腹泻,有些伴血丝样便少数血便,可伴有其他胃肠功能失调如溢乳、肠痉挛(表现睡眠不安,不明原因苦恼 惊恐)或便秘腹泻交替等,也可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间断可发生条件致病均性肠炎(只有在此时需服抗生素3~5天)
4、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尤其以支原体和病毒性)后罗音吸收缓慢、胸片阴影吸收缓慢或抗生素相关性咳嗽,气道高反应等,极少数演变为间质肺炎,肺纤维化(或者上述疾病以感染性肺炎形式起病)。
四、过敏体质儿的一般注意事项
1、对于长期、反复的患儿,父母必须从观念上正确认识感染与过敏的本质都引起“炎症”。两者是一分二、二合一(这需要有“悟性”去理解)。避免单纯的抗生素消炎,抗生素只消细菌感染的炎症,过度应用本身也引起炎症过敏。也要避免不分具体情况盲目接种所有的预防疫苗和过度服用免疫增强剂。
2、反复发生上述病情的孩子,必须从小婴儿的喂养方式、儿童的饮食习惯、幼儿的环境(包括幼儿园)、儿童的生活方式和培养良好的心理性格等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不是单一的服药。同时要定期就诊,遵照医嘱进行系统调理。
3、儿童提倡均衡饮食、规律生活节奏、减少学习和其他心理压力;幼儿(1~3岁)期是智力、心理、性格发育形成的敏感期,父母要细心诱导,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要勤洗手但不必“过分干净”;穿着上不能过份晤热、要锻炼抗寒能力;要衡饮食。学龄前入幼儿园孩子的感染、过敏危险性明显增加,因为环境变化大和孩子的心态也需要适应。培养其适应能力非常重要,避免过份娇惯。同时,幼儿和学龄前孩子的过敏性咳嗽都不同程度存在条件反射性免疫应答机制,表现为与环境、情绪相关性的咳嗽,可称为期望性、习惯性、心因性咳嗽,这点也需要父母亲的悟性去发现、去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