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前瞻性观察研究中,我们观察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指数是否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观察疾病控制改善是否与这些指数有关。
对27名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项或更多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和22名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用流式细胞技术测量内皮微颗粒(EMPs;CD31+/膜联蛋白V+/CD42b)。用自动化软件测量肱动脉舒张功能(FMD)。对22名患者在进行了20周(16,22)新的免疫抑制疗法后进行了二次评估。
根据(BILAG-2004)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性评估得分是14(12,2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内皮颗粒CD31+ /膜联蛋白V+/CD42b是升高的[157548/ml (59 906,272643)vs41025(30179,98082),p=0.003 ],内皮依赖性肱动脉舒张功能是降低的[1.63%(-1.22,5.32) vs 5.40%(3.02,8.57),p=0.05]。内皮颗粒CD31+/膜联蛋白V+/CD42b与肱动脉舒张功能(%)是负相关的(r20.40,p=0.006)。在随访中,经过治疗后进行二次评估,根据(BILAG-2004)患者活动性评估得分是变化的-11(-18,-3)。内皮颗粒CD31+/膜联蛋白V+/CD42b水平是降低的[166982/ml(59906,278775vs55655(29475,188 659),p=0.02],肱动脉舒张功能是提高的[0.33%(2.31,4.1)vs3.19%(0.98,5.09),p=0.1]。
有证据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性与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障碍是相关的,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病情改善。更好地控制炎性疾病活动性可能会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