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升高,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它对患者的工作、生活、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严重的可危及生命。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介绍一下胆囊结石。
首先介绍一下胆囊的功能。正常人的胆囊约7×5×3cm3大小,位于右肝下面,也就是人体右上腹部肋缘下的位置。胆囊并不是胆汁产生的源头(胆汁是由肝细胞产生的),它只是储存、浓缩胆汁的仓库。平时,它将肝脏产生的胆汁储存起来,并浓缩,当进食后,由于食物的刺激,会使胆囊主动收缩,将浓缩后的胆汁排入肠道内,起到协助食物消化的作用。
其次再介绍一下胆囊结石产生的大体过程。正常情况下胆囊是不会发生结石的,因为在正常胆汁中有一定比例的胆盐、卵磷脂使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而不析出。要形成结石必须有一定的成石条件,即胆囊胆汁中抗成核因子减少,促成核因子增加,使上述三者的比例失调,从而形成结石。结石大体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混合性结石三种。如果胆囊内的粘膜毛糙,会更容易形成胆囊结石。
那么,胆囊结石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吗?答案是肯定的。绝大多数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诱发的,而胆囊结石对胆囊粘膜的长期、慢性的刺激,亦可导致胆囊粘膜细胞的恶变,从而发展成为胆囊癌。当胆囊结石从胆囊中掉入胆总管内时,就会诱发急性胆管炎的产生,进而会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胆囊结石都有什么表现呢?
(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安静结石):所谓无症状指没有胆绞痛,因结石未嵌顿于胆囊颈部,胆汁排泄不受阻,所以患者几乎无症状,甚至终生不被发觉。有时仅有轻微上腹闷胀、隐痛、不适、嗳气等,尤其是进食油腻饮食后明显。易被当做肝炎、胃炎看待。
(2)胆绞痛:表现为右上腹部剧烈绞痛,疼痛可向右肩、背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此为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所致。有时因体位改变,嵌顿解除而症状消失;否则会继发胆囊感染、化脓、坏疽、穿孔而出现发热、腹膜炎、休克等表现。胆绞痛多于饱餐或进食油腻后发作,少数病人夜间发作。
(3)黄疸:结石落入胆总管或嵌顿于胆囊颈部的结石压迫胆总管均可造成肝内胆汁无法顺利排入肠道,当胆道压力增大时,可致使胆汁被吸收入血,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出现梗阻性黄疸。
多数胆囊结石的患者是在常规体检时发现的,部分患者是因为发作右上腹痛就医时发现的。除了重要的病史、体格检查外,腹部B超和腹部CT扫描是检查胆囊结石的重要手段,这其中最首要的是腹部B超的检查,准确率很高。
一旦发现胆囊结石,就需要积极治疗,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旦发作胆囊炎,由于血糖的影响,炎症很难得到控制。部分细小的胆固醇性结石可通过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但是绝大多数胆囊结石是需要通过手术来解决的。随着科学的进步,目前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技术已非常成熟。由于其手术后患者痛苦小、伤口愈合快、伤口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小、伤口不用拆线、术后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在择期手术中几乎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可部分代偿胆囊的功能。但是短期内,肝外胆管的代偿功能还很差,当服用油腻饮食后,会刺激胆汁分泌增多,致使肝外胆管压力增大,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而当胆汁大量排入肠道时,由于胆汁对肠道的刺激,会导致胆汁性腹泻。当机体逐渐适应无胆囊状态时,上述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上述不适反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大多数都在3~6个月内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极少数患者可能会持续1~2年。如果患者患的是充满型胆囊结石或者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萎缩,术前胆囊的功能已由肝外胆管代偿,那么术后的不适症状会很轻微,不适期亦会很短。
另则,有部分同时患有胆囊结石和冠心病的病人以冠心病症状就诊时,单纯采用扩张冠状动等治疗心脏的药物,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那些减轻胆绞痛的药物如阿托品、度冷丁等反而有效。那是因为胆心综合症的出现。引起胆心综合征的机理是由支配胆道和心脏的神经,在脊髓部位有部分交叉,当胆囊病发作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有病的冠状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异常。而是发现两病同时存在时,胆绞痛发作会引起冠心病症状的出现,这就是临床上所谓的胆心综合征。
胆囊结石就像危险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因此,建议发现胆囊结石,及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