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病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各种胆囊病理改变,是胆石症中最常见的,已经成为国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略有差异,在7%~10%左右。在宁波地区,其发病率约8%左右,2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少会得胆囊结石,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会不断增加,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
胆囊结石的临床过程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静默的石头—早期无症状阶段
很多朋友在一年一度的体检时,或因其他原因行肝胆B超检查时首先发现胆囊结石,此时,胆囊内的结石与人体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并未带来不适,还没有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因此,也被国外的临床专家戏称为:“静默的石头”。随着健康体检的不断普及,“静默的石头”的发现率不断提高。对不同的个体来说,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大多在1年左右或更长,有的甚至长达数年。如果“静默的石头”未得到处理,它自然会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麻烦的石头—初发症状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体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静默的石头”,如未经处理,最终都要在人体类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表现为上腹部钝痛不适,多在饱食或进油腻的食物后首先出现,伴有恶心或呕吐,有时伴有右侧肩背部抽拢的感觉或疼痛,医学上叫有肩背部“牵涉痛”。这种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钝痛不适多会越来越重,且日渐频繁,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的甚至会出现剧烈的绞痛,只有到医院经过适当的治疗才能缓解;有的还会引起严重的急性胰腺炎,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但有的初次出现症状即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多由于本来相安无事的胆囊结石在下排的过程中,卡在了胆囊管或胆总管所引起。手术已是势在必行,但有很多朋友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结石不断增多增大,反复的结石和炎症刺激使胆囊变小,病程进入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充满胆囊的石头—胆囊萎缩阶段
上述“麻烦的石头”如未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胆囊的炎症会不断加重,炎症的不断刺激最终会导致胆囊的萎缩变小,部分或完全失去功能。此时的胆囊容积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囊壁却增厚到原来的好几倍,结石被紧紧包裹在萎缩的胆囊腔内,但因胆囊壁上负责疼感觉的神经和促使胆囊收缩的神经因长期的炎症刺激而失去了功能, 此时上腹部的疼痛症状反而会较上一阶段减轻,甚至消失,“麻烦的石头”在某种程度上又转变成了相对“静默的石头”。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可以看成是人体在无奈情况下的一种自我保护,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因此这只是假象而已,结石带来隐患却在不断地增大和升级,疯狂的时刻即将到来。
第四阶段:疯狂的石头—引起严重并发症阶段
萎缩的胆囊最终会被石头磨穿:结石毕竟不是人体内固有的,也不会被人体所消解,胆囊虽然通过萎缩过程在一定的时间内牢牢地禁锢了它,但它要寻找自己的出路。磨穿胆囊的结石继续发挥它“水滴石穿”的精神,一路高歌猛进,可以进一步磨穿早已与胆囊壁紧密粘连的十二指肠、空肠或结肠,形成胆囊与这些肠管之间的非自然通道,医学上叫着“内瘘”,这为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日复一日的结石刺激还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导致胆囊的癌变,即引起胆囊癌。近90%的胆囊癌都是因胆囊结石而引起。胆囊癌的恶性度极高,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大部分病人会在发病后的两年内因之而离开人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