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我们人体组织损伤时伴随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在众多疾病中,疼痛常为主要症状,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病、头痛、神经痛、癌性疼痛等,临床上又将其称为疼痛性疾病,该类疾病发病率高,但许多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诊断及治疗,为解决临床需要及顺应现代医学发展,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学疼痛医学孕育而生,2007年国家卫生部规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主要开展慢性疼痛的诊断及微创治疗。
从2004年起,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10月第三个周一定为“世界镇痛日(Global Day Against Pain)”,每年各有一不同主题,中国将每年10月的第三周设为“中国镇痛周”,同期开展活动;近年为提高对各类疼痛性疾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各类疼痛性疾病的研究、宣传,将每年的10月至次年10月设为“世界抗痛年”,2014年的10月13日是今年的“世界镇痛日”,主题是“关注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通常分两种,一种是感受性疼痛,由直接有害刺激造成,是机体防御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与组织损伤或炎症有关,又称为炎症性疼痛;另一种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与损伤区域外触觉和温觉反应异常有关,包括一系列疼痛综合征,比如复杂的区域疼痛综合症、幻肢痛、癌性疼痛、AIDS痛、三叉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并非都很理想,这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有关,除了最常用的药物治疗外,神经介入治疗的进展为更好的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疼痛科神经介入治疗与放射医学的神经介入治疗有所不同,后者是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尽管在计算机精良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实施单子诊断或治疗,以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目的。
疼痛科神经介入治疗主要是对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慢性炎症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疼痛相关疾病的治疗,是借助DSA、CT、G臂或C臂等X线影像指导或监护下针对神经系统本身和周围病变直接治疗的临床技术。它的优点是能够明显解除神经相关刺激因素和粘连状态,创伤小、操作相对精确、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系数相对高,是疼痛学科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