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不管病情,自以为是
有些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十分明确,但是,对于病情满不在乎,生活上我行我素,照样饮酒不误。
误区之二:只管降酶,不抗病毒。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最根本的病因就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但无论是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还是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不是对全部的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
一部分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失去信心,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只关心保肝降酶治疗。只进行保肝降酶治疗或许能使一部分患者在一定时期内病情得到暂时的缓解,但很少能最终治愈肝炎。因此,如果适合进行抗病毒治疗,不要主观地排除抗病毒治疗方案,否则会失去治疗的时机。
误区之三:不信医院,却信广告。
由于目前正规的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疗效有限,由于各地区专家对目前的乙型肝炎的治疗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某些医院或个别医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新闻媒体对医生的舆论导向有失偏颇,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所以造成部分患者对于医院和医师的信任度明显下降,并因此转向其他不正规的医疗途径。加上患者求医心切,目前医药广告管理混乱,有些广告夸大其词,导致部分患者上当受骗。
误区之四:多余担心,排斥药物。
每一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对于同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感受和反应,不同患者差别相当大。有患者,在杂志、网页上看到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一部分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产生耐药,因此排斥核苷(酸)类似物。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还拿出一些材料证明不适当的应用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对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核苷(酸)类似物应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原因、甚至出现死亡病例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误区之五:澳抗携带,过度治疗。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包括相当比例的病毒标志物检测阳性,但是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始终正常的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中,一部分患者因为不了解情况,盲目要求“转阴”,从而花费大量的钱财,结果是花了钱、受了罪、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分患者是应该接受治疗的,因为毕竟体内有病毒,而且相当一部分澳抗携带患者肝脏活检可以见到程度不同的肝脏炎症病变,也不能完全排除转氨酶一直正常却向肝硬化、肝细胞癌的 方向发展的可能。
所以,严格来说这部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是需要治疗的。认为这部分患者不需要治疗的观点是不对的。问题是这部分患者对于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应答都非常差,所以,不得已而为之,劝告患者进行观察,定期检查,暂时不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
误区之六:担心突变,不敢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关于核苷(酸)类似物用药过程中出现耐药的原因问题,部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是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变异,从而导致耐药。
究竟是核苷(酸)类似物用药引起的病毒基因变异,还是药物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从准种的观点来看就不难解决。从国外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过程中出现的耐药,不是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诱导的结果,而是药物选择的一种结局。以准种的观点来看肝炎患者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病毒的基因序列彼此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别,又高度相关;因此,每一个患者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都是由遗传学上高度相关、又有微小差别的病毒组成的病毒群,而且组成这一病毒群的各个成分又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所以,准种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改变了我们对于肝炎病毒存在状态的看法,使我们对于肝炎病毒存在状态的看法,从单一病毒上升到病毒群体的水平,从静止状态上升到持续的变动状态,因而是一次革命性的认识。从准种这一观点来看,每一个患者血清中的病毒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应用一种药物,那么无论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如何,都不可能对于所有的病毒都有一样的效果。那么对于这种药物敏感的病毒就受到明显的抑制,但是对于这种药物如果不敏感,就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因此,用药一段时间以后,药物敏感的病毒在病毒群中所占的比率就会逐渐下降,反之,不敏感的病毒在病毒群中所占的比率则会逐渐上升。只有以准种的观点来看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才能会理解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病毒基因突变本来就是存在的,因为发生基因突变的病毒的复制能力低于没有突变的病毒,因此,突变的病毒在整个病毒群中占有少数的地位,用药以后,由于不同病毒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了突变病毒的相对比例发生显著变化,成为优势种群。
这样就容易检测到。如果准种的理论还不能有力证明这一观点,那么对于从来没有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患者血液中也可以检测到变异病毒,甚至在核苷(酸)类似物用到临床之前的肝炎患者血液中也可以检测到变异的病毒,这一情况完全支持目前我们对于病毒基因变异和耐药产生的原理和过程。
临床医师对于病毒基因变异和耐药的产生的深刻认识,有助于解除患者的疑虑。有些患者因为对于是否出现变异和耐药十分担心,以至于排斥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这一主要的抗肝炎病毒药物,从而使部分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这是不应该的。
误区之七:心理负担,不可终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终究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性肝病,并导致一部分患者死亡。大量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相关因素。但是,慢性肝炎患者罹患肝细胞癌只是少数患者,并不是全部。这样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几率的问题。从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细胞癌,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导致的最终结果,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对于发展为肝细胞癌的可能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乙型肝炎与肝细胞癌之间的相关性,但又要看到这样的比例不是很高的事实。我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些措施,同时也是预防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措施。
误区之八:关心科技,忽视治疗。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最终解决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唯一的正确途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技术,肝炎患者对于新技术和新疗法的渴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有广大患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新进展的关心,不能代替目前的正规治疗。
我遇到不少的患者,整天醉心于寻找新型的药物、新型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目前临床已经证明有效的治疗措施却相对忽视。个别患者对于新的进展了如指掌,但是却因此而受到影响,连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都没有享受到。例如,对于即将上市的一些治疗药物如阿的福韦、乙克、基因疫苗、基因治疗特别关心,但是目前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并证明有效的药物则一概不用,只等着新的治疗药物和新的治疗技术,因而耽误病情。
误区之九:偏听偏信,营养缺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不是要忌口,究竟怎样忌口,这也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不同,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忌口情况也不相同。但是,我们有时也会见到由于不适当的忌口,造成营养不良,对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显著影响,从而造成患者的抵抗力低下,不利于肝炎的康复。
误区之十:不顾病情,盲目转阴。
虽然乙肝疫苗的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条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对于疾病预防的知识和重视程度的不同,我们仍然可以见到一些10岁左右的小患者。我们再次呼吁,加强乙型肝炎防治的科普知识宣传,普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因为一旦患了乙型肝炎,治疗非常棘手,但是目前的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非常肯定。因此,我们应该从免疫预防着手,在全国范围内根本上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
对于没有进行有效预防而获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着急。由于这部分患儿在今后的入托、升学等环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家长就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要冷静、科学处理,不能盲目、过度治疗。盲目、过度治疗不仅不能帮助患儿,很可能还会出现有害的结果,到头来后悔不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