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一次生灾害了,医生们在治疗骨折时开始对原发病的治疗,门诊患者也主动要求筛查骨密度,对病因的研究也涵盖内分泌、营养学、遗传、免疫等领域。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显而易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的脆性密切相关,但并不一定骨密度越低,骨折的几率就越大,国外的一些研究已经将防止骨折的焦点从预防骨质疏松转为防止跌倒,在近年来急速增长的髋部骨折中90%由于跌倒所致,其中很多老年人的骨折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是致命性的。因此,我们要做的除了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各种治疗外,重点和基础是预防老年人的跌倒,特别是具有骨折高危因素的人群跌倒。跌倒是指非预期性的,发生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的跌坐或倒于地面。
哪些可以称之为跌倒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因素呢
①年龄与性别。老年人群中年龄越大跌打的几率越大,而老年女性往往由于绝经后骨的脆性更高,跌倒致骨折的几率更大。
②肥胖。体重过大的人骨骼的负荷相对也大,身体的协调性差,发生跌打的几率远远大于正常人。
③外部环境。例如路面湿滑,雨雪天气,明显增加跌倒几率。
④其他疾病的影响。脑血管疾病、眼部疾病、本身患有腰腿痛的病人更容易发生跌倒。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做出一些适当的预防。首先应该是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积极筛查并早期治疗骨质疏松原发病。其次,合理饮食。饮食中的膳食平衡有利于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尽量减少烟酒、浓茶、咖啡的摄入;而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等更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之一。第三,适当锻炼。运动锻炼既要注重增加肌肉力量的练习,也要注意提高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差是摔倒的主要原因。户外锻炼还能促进钙剂的吸收,但运动时注意不要过急、过度,否则适得其反,造成人为损伤。第四,个体化的护理。改变老年人周围环境,如调整卫生间亮度、放置防滑地毯、路面情况不佳时尽量减少外出;如果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意识障碍则需要专人照顾,防止散步、洗漱、如厕时的跌倒。
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不要忽视轻微外伤导致的疼痛;注意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脊柱骨折可由很轻的外力引起,起床、伸腰、咳嗽等都有可能引起胸腰椎压缩骨折,如果及时就诊X片发现椎体压缩或楔形变时,则应按压缩骨折处理。髋部骨折早期有时在X片上骨折线不明显,患者若疼痛不明显并选择继续站立行走,极有可能出现骨折移位,所以若可疑髋部骨折应行CT进一步诊断,或卧床休息1周,待骨折端骨折线吸收后门诊拍片复查。有骨折病史的病人应预防骨折的再发生。曾经发生过骨折的病人再出现骨折的几率比无骨折史的要明显增加,且再次骨折多发生在初次骨折的1年内。一则因为骨折对老年人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对活动协调能力明显造成影响;二则骨折后患者害怕活动,其结果只能是在日常轻微活动中更容易发生骨折。因此,对这类老年人的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骨折后期早期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在可能情况下早期下地行功能锻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