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及北非地区较低。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在美国男性中居第一位。我国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002年3.4人/10万人口。2007年上海市11.8人/10万人口。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75 ― 79岁。50岁以下男性很少见,大于5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呈直数增长。60 ― 79岁,患前列腺癌可能性为13.7%。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有一些已被公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升高。遗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了临床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一级亲属患前列腺癌危险性增加1倍以上,2个或以上危险性增至5 ― 11倍。高动物脂肪、红色肉类、肥胖、吸烟、维生素E、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者发病率高;而大豆及豆制品、绿茶、番茄、阳光暴露者发病率低。前列腺癌发病危险因素还包括性活动和职业社会因素。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通常无症状。常在直肠指诊、B超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但是如果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血尿、尿失禁等。发生骨转移时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脊髓压迫的神经症状。
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以及CT及MRI、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等,下面做一一说明。
直肠指诊可有助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通过直肠指诊可发现结节,并了解结节大小、质地、压痛及活动度等。但是直肠指诊会影响PSA值的水平,因此应在抽血查PSA后进行直肠指诊。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评估各种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一个重要且可靠的肿瘤标记物;健康男性血清PSA值一般为0~4ng/mL;PSA水平处于灰区,即在4-10ng/mL时,游离PSA是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另外PSA密度、PSA速率也可作为临床参考指标。
经直肠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结构、移行区和血流变化,精确测量前列腺和前列腺内肿块体积;前列腺癌B超上典型征象是在脉周带的低回声结节,经直肠超声检查可引导进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以及对各种治疗的监测和疗效评价。
CT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低于MRI。CT检查的目的主要是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MRI可以显示前列腺包膜的完整性是否侵犯前列腺周围组织和器官,及淋巴结受侵犯、骨转移病灶等,对临床分期有较重要的作用。
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为无创性检查,能比常规X线片提前3 ― 6个月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病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
前列腺癌确诊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前列腺穿刺出血影响影像学临床分期,故应在穿刺前MRI检查;研究结果表明,10针以上穿刺诊断阳性率明显增高,但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如果需要重复穿刺间隔时间目前多为1-3个月。
前列腺癌分期可以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预后,通过直肠指诊、CCT、MRI、骨扫描及淋巴结切除来明确分期,PSA可以协助分期。目前多采用2002年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系统。T分期表示原发肿瘤局部情况,N分期表示淋巴结情况,M分期主要针对骨转移情况。
根据血清PSA、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将前列腺癌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等级,以便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PSA小于10为低危,10 ― 20中危,20以上高危。Gleason评分,7分为中危,7分以下低危,7分以上为高危。T2b为中位。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PSA的水平,因此PSA检查应在前列腺按摩后一周,直肠指检、膀胱镜、导尿48小时候,射精24小时候,前列腺穿刺一个月后,并且无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炎等疾病情况下进行。初次PSA检测异常者应复查。
临床上PSA增高该如何处理呢?如果<4ng/ml,直肠指诊或影像学异常,建议穿刺活检。PSA介于4 ― 10ng/ml时,但是F/T>0.16,建议观察,FT<0.16< span="">,建议进行穿刺活检。如果>10ng/ml,可直接穿刺。
前列腺癌通常依照发现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型:潜伏癌:尸检时才发现有前列腺原发癌。偶发癌:良性前列腺疾病就诊,手术组织标本的病理检查意外发现前列腺癌。隐匿癌:无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表现,有淋巴结转移或病理性骨折,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临床癌: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癌,并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
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很多,有主动监测、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冷冻治疗、生物治疗等。具体选用单一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必须根据前列腺癌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兼顾病人年龄、全身状况、经济条件、生存意愿等。下面主要说明前四种治疗方法。
主动监测,是指主动监测前列腺癌的进程。出现肿瘤进展或临床症状明显时给予治疗,适应证为低危前列腺癌患者PSA在4 ― 10ng/ml,GS评分≤6,临床分期≤T2a。3 ― 6个月后复诊,可做直肠指诊、PSA检查,有异常时行影像学检查。
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适应证要考虑肿瘤的危险因素等级、患者预期寿命和总体健康状况。包括年龄预期寿命18年以上,临床分期T2以内,PSA<20ng/ml,GS评分8分以下。如果一旦确诊择期手术,但是前列腺穿刺后6 ― 8周,或者TUR-P术后12周进行手术为宜。
目前主要术式有: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还有近年开展的机械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具体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病情和要求,医院条件、医师技术水平和经验等综合因素。
手术主要并发症有:术中严重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勃起功能障碍 、尿失禁、吻合口狭窄、深静脉血栓等。腹腔镜手术还可能出现:切口种植转移、中转
放疗也是前列腺癌的一个治疗手段,包括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照射治疗。外放射治疗分为: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姑息性放疗。近距离照射治疗分为:腔内照射和组织间照射两种。
外放射放疗具有疗效好,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患者。外放射技术主要包括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
近距离照射治疗,优点是:前列腺局部剂量高,减少了直肠和膀胱的放射剂量。适应证需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临床分期为T1-T2a;GS评分为2-6分;PSA<10ng/ml。视患者情况可考虑联合外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外放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泌尿系统可能会出现尿道狭窄、膀胱瘘、出血性膀胱炎、血尿等;胃肠道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直肠不适、直肠出血等;皮肤会发生红斑、皮肤干燥、脱屑;其他可能导致耻骨和软组织坏死、阴囊或阴茎水肿等。
近距离照射并发症包括短期并发症和长期并发症。短期并发症: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及里急厚重等直肠刺激症状,轻度便血、肠溃疡等;长期并发症:慢性尿潴留、尿道狭窄、尿失禁为常见。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的是同时去除和阻断睾丸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策略包括通过手术或药物去势抑制睾酮分泌,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方法有:单纯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和辅助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局限早期或局部进展;无法手术或放疗;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配合放疗的辅助治疗;治愈性治疗局部复发,无法局部治疗;治愈性治疗远处转移以及雄激素非依赖期的雄激素持续抑制患者。
去势治疗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手术去势是指切除睾丸,手术简单,起效快,费用低廉。药物去势,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使用3 ― 4周后雄激素达到手术去势后的水平。
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目的,是同时去除或阻断睾丸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常用的方法为去势+抗雄激素药物,如戈舍瑞林或者曲普瑞林+比卡鲁胺或氟他胺等药物。
间歇内分泌治疗,是指前列腺癌病人接受内分泌治疗,当PSA降至正常或最低水平时,停止内分泌治疗;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PSA显著升高到一定水平时,则继续内分泌治疗。
其目的是延缓进展至雄激素非依赖状态的时间;延长部分病人无肿瘤进展及总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治疗费用。
间歇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所有内分泌治疗患者,局限性最好。停止治疗标准为:PSA≤0.2ng/ml,且维持3-6个月。目前国内推荐当PSA>4ng/ml后重新开始治疗。方法多采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也可药物去势。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内分泌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前列腺切缘阳性率,进而提高生存率,方法疗效可靠。治疗时间为3-9个月。
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称为辅助内分泌治疗。目的是治疗切缘残余病灶,治疗残余的阳性淋巴结,治疗微小转移灶,提高长期存活率。治疗时机在术后或放疗后即刻开始。
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肝脏毒性反应;潮热、出汗;男性乳房女性化;贫血;骨质疏松症;性功能障碍等。
根治术后生化复发是指PSA水平连续2次≥0.2ng/ml,而出现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判断患者临床复发。对低危患者可主动监测,对预期寿命>10年,生化或临床局部复发的患者采用挽救性放疗。生化复发且有很高的临床广泛转移的患者尽早采用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放疗后复发,包括生化复发、临床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放疗后PSA降至最低点后连续3次升高,定义为生化复发。临床复发包括前列腺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如果是低危患者,主动监测或者挽救性治疗,如前列腺癌根治术、近距离放疗、冷冻治疗等。放疗后远处转移或者患者临床局部复发,但不愿挽救性治疗的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是指经过持续内分泌治疗后病变复发、进展的前列腺癌。包括: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和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两种。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首先维持睾酮去势水平,其次二线内分泌治疗,如加抗雄激素药物,停抗雄激素药物,抗雄激素药物互换,或者使用肾上腺雄激素抑制剂。第三,可采用化疗。如紫杉醇、米托蒽醌或雌二醇氮芥+VP16等药物。
对于根治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表现、血清PSA检测以及直肠指诊为常规随访方法。2年以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2 ― 5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以上应每年随访一次。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进行随访。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可6个月随访一次,远处转移者可3 ― 6个月随访一次。如果疾病出现进展时,随访间期应缩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