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豆豆刚入冬季就着凉感冒了,偶尔咳嗽、有点流鼻涕,妈妈见孩子不发烧,能吃能睡,没有在意。过了一些日子,孩子突然夜里哭吵不停、拍打耳朵,妈妈拿手电筒一照,发现耳朵里有黏糊糊的东西,赶快带孩子看急诊。
医生仔细检查后,告诉豆豆妈,孩子的鼓膜红肿、穿孔,患了急性中耳炎,黏糊糊的东西正是耳朵里面流出来的脓液。医生还告诉妈妈,如果中耳炎发现晚了或迁延不治,会逐渐发展成慢性病,影响宝宝的听力。好在豆豆妈及时带孩子就诊,经过精心照料,豆豆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这次经历让豆豆妈印象深刻,但她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感冒会引起中耳炎?孩子患中耳炎会有哪些表现?引起中耳炎的原因有哪些?别急,我们从头说起。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孩子的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功能不健全,使得他们易受病菌侵犯。另外,孩子的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要宽、平、短,呼吸道感染后,致病物易从鼻咽部进入耳朵,特别是感冒时,咽鼓管肿胀堵塞,鼓膜和咽鼓管之间的空间可能充满液体而引流不畅,细菌最容易在死水中生长、繁殖,引发疾病。
呼吸道感染是引起中耳炎的常见原因。耳朵附近的组织、器官有问题时,比如患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等,也是中耳炎的好发因素。孩子患有传染病、抵抗力下降时,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也容易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的典型表现
耳痛:有些孩子会突然耳痛,多数患者在穿孔前疼痛较剧烈,穿孔后脓液流出后,耳痛会缓解。小婴儿会哭闹不止,并有揉擦患耳、抓耳、摇头、拍打头部等表现。
流脓:鼓膜穿孔后有液体流出,可为浆液、黏液、黏脓,严重时还会混有血性分泌物。
听力减退:感觉听不清、声音模糊;幼小的孩子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孩子的一只耳朵患病,另一只耳朵听力正常,不细心观察的话,可能长期不被觉察,在体检时才被发现。
耳鸣:大一些的孩子会述说耳朵响,这种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的声音,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涕时,耳内会出现这些声音。
全身症状:发热、眩晕、头痛、精神萎靡、食欲差,有些孩子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严重的孩子会出现脑膜炎等并发症。
早期中耳炎症状不典型,加上小孩子表达不清,家长容易忽略。年龄稍大的孩子会诉说耳痛、耳闷、耳胀,有不通气的感觉,听不清声音。年幼的孩子不会诉说,只是有经常扯耳朵的动作,或反应迟钝、不爱理人,或难以集中注意力。
如果孩子有以下这些现象,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
常常抓耳、摇头。
常说“耳朵响”、“有虫子嗡嗡叫”。
注意力涣散。与孩子交谈时,孩子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
突然变得不爱说话。
做这些时要小心,否则会让孩子患上中耳炎!
擤鼻涕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由于前鼻孔小,后鼻孔大,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时,鼻涕不能由较小的前鼻孔流出,而从鼻咽部通过咽鼓管涌向中耳腔,因鼻涕中含有大量细菌可导致中耳炎。
应该这样做: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哺乳
宝宝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如果让宝宝躺着吃奶,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如果奶流过急,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容易使乳汁逆流入中耳。
应该这样做:喂奶时抱起宝宝,让他头部抬高,这样可以防止乳汁流入中耳引起感染。喂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轻拍后背,将胃内空气排出再让他躺下。
游泳
孩子学游泳时容易呛水,如果在不干净的泳池游泳,一旦呛水,池水容易进入咽鼓管,细菌或病毒也随之而入,造成从内到外的感染。另外,不干净的池水也可能从外耳道进入,诱发中耳炎。
应该这样做:带孩子到正规的游泳池游泳,游完泳后要马上洗澡,并用棉签轻轻擦拭耳朵,把残留的水吸走。
预防中耳炎的6点提醒
1、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
2、按时预防接种,防止呼吸道感染和各种传染病。
3、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
4、游泳后及时排尽耳道水分。
5、学会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6、喂奶保持适宜的体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