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高了。因此,它毋庸置疑成为了老百姓关心的疾病之一。特别是胆囊结石发生后如何治疗,尤其成为焦点。
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其中因素有很多。目前认为和高脂饮食摄入量增加有一定关系,不过这也只是诱因,胆囊结石的成因多种多样,真正形成胆囊结石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还有很多疑惑有待解疑,有很多问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胆囊结石里面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另一种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1、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也叫安静的胆囊结石,它就像个定时炸弹一样没有爆发,有些甚至终生都不会爆发。对于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随访,因为这部分患者没有疼痛,身体不会感到不适,也不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起到任何影响,所以并不需要马上手术治疗。但是随访确实是有必要的,每三个月或者半年做一次B超,看看结石有没有从一颗变成几颗,因为一颗变成几颗就说明结石还在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再看看结石有没有增大,更重要的是看看胆囊壁有没有增厚,胆囊有没有萎缩,这是因为有部分胆结石患者胆囊会癌变,所以仍要注意这个方面的问题。
这种病人平常要注意清淡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过分油腻的饮食会刺激胆囊的收缩,有的时候使无症状会变成有症状。这是因为胆囊象个口袋,颈部如同袋口较细小,而胆囊底部比较大,胆囊在收缩过程中,如果结石从底部到了颈部,万一嵌顿就会发生疼痛,由此无症状变成有症状了。
2、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这部分病人经常发生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有时候还伴有发烧、黄疸。有黄疸说明胆囊结石掉到胆总管里去了。这部分病人需要马上到医院治疗。也并不是说所有急性胆囊结石都要马上手术,如果病人经过消炎利胆等非手术治疗以后,疼痛缓解了,这部分病人也可以不马上手术。如果一部分病人经过这个治疗以后疼痛还是没有缓解,那么就要开刀了。若胆囊变得很大,胆囊里的胆汁变成白胆汁,都需要手术。痛的时候结石从胆囊跑到胆总管里面去了,引起阻塞性黄疸和急性胰腺炎,这都要考虑积极的治疗,有的病人急性胆囊炎好了以后变成慢性胆囊炎,没有剧烈的疼痛,但是经常右上腹不适、隐痛。如果遇到反反复复右上腹不舒服的,还是建议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糖尿病病人,胆囊炎不容易控制,容易引起胆囊穿孔,炎症也会加剧糖尿病,因此这类病人还是要积极手术。
3、治疗
一般慢性胆囊炎除了手术,可以吃些消炎利胆的药,比如胆宁片、胆维他、金胆片这些药,但是这些药只是起到消炎利胆的作用,要把石头真正地去掉是不可能的,使石头缩小一般也不可能,只是缓解症状而已。
一般来说胆囊结石的治疗上还是以手术为主,上文中已经提到有必要手术的要及时手术。现在手术有两种,一种是开腹手术,一种是腹腔镜手术。
现在大部分采取的都是腹腔镜手术,就是微创手术,在腹部打三、四个孔,把胆囊拿掉,这个手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了,90%的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治疗,一般手术以后一到两天就可以恢复,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总之,胆囊结石并非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疾病,一旦患上胆囊结石患者也无须过于紧张,多在生活饮食上避免诱因,遵循医嘱积极治疗,就能有健康的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