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体骨移植
手术中医生通常会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出正常的骨组织用于帮助骨不连的部位获得愈合。由于部位表浅且含有大量的促成骨细胞和生长因子,自体髂骨是最常使用的骨移植物。其内的松质骨可以用于填充骨断端,带有皮质的髂骨块也可以用来作为结构性支撑植骨材料。有时为了提供骨愈合效果,一些带血管的骨瓣或骨段也可作为自体骨移植材料。自体骨移植大多会取得良好的成骨效果,被誉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1、以牺牲机体正常的骨组织为代价,即拆东墙补西墙;
2、会对取骨部位带来疼痛、结构、功能障碍等副损伤;
3、骨量有限,不能无限制的使用,不适应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和骨骼发育不全的儿童。
什么是异体骨移植
由于自体骨移植存在不可克服的不足,异体骨移植应运而生。故名思意,异体骨移植是从他人(通常是尸体骨)获得骨骼成分,并植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式。异体骨移植可以避免从患者自身体内取骨,减少患者的痛苦。同传统的自体骨移植一样,异体骨移植可以在骨不连部位提供支撑。随着时间延长,异体骨会被自体骨替代。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受伤部位的特点选取同样部位的异体骨作为替代,发挥移植骨的最大效能。其缺点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和感染潜在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为此,通常需要做脱抗原和消毒处理。
异种骨能否使用
所谓异种骨,即是来自于动物源性骨骼。同自体骨和异体骨相比,异种骨同样是天然的矿物质/胶原复合体。因此,如果处理得当,异种骨也同样可以作为骨移植材料。最常用的异种骨移植物多来自于牛骨和珊瑚骨。当然,异种骨移植最大的风险是传染人畜共患病,如疯牛病等。为此,对异种骨材料的处理和审批都相当苛刻和慎重。
骨移植替代物、骨生物材料
为了克服自体、异体或异种骨移植的不足,骨移植替代物(骨生物材料等)已开始用于骨不连的治疗。虽然骨移植替代物不能提供正常骨愈合所需的新鲜骨细胞,但他们可以提供骨生长所需支撑信号,如力学刺激和结构刺激。同时,骨移植替代物还可为自体的新骨生长提供支架。体外构建骨移植替代物时,可以同时将生长因子或者自体细胞复合在其上,以提高骨修复效果。
为什么用了骨移植物还需要使用内固定
由于骨移植物(或骨移植替代物)无法单独为骨折提供稳定性,除非骨不连本身相对稳定;否则,使用内固定或者外固定用来提高骨不连的稳定性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骨不连的类型,还可以在植骨前对断端进行清创、扩髓等妥善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