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常出现在什么损伤时?
骨不连常常在骨折固定稳定性差、血供不佳或者发生感染时出现;三种原因往往兼而有之。骨不连最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损伤所致的骨折。这是因为:
1、较高的致伤能量会严重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供应;
2、高能暴力所致的粉碎骨折固定难度大;
3、高能损伤对局部软组织破坏重,处理不当易诱发感染。
导致骨不连的风险因素是什么?
伴有下列情况时会增加骨不连的风险:
1、老年人;
2、机体营养不良;
3、严重的贫血;
4、糖尿病患者;
5、体内低维生素D水平;
6、甲状腺功能减退;
7、烟瘾者,因为烟草(尼古丁)会抑制骨愈合,增加骨不连风险;
8、使用抗炎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糖皮质激素等;
9、全身或局部感染;
10、开放性骨折或者复合伤患者。
为什么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起来会有差别?
这主要是由局部的血供特点决定:血供好的部位,如趾骨、肋骨本身稳定性也不差,因此简单的固定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愈合;血供中等的部位,如胫骨,低能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不大,但当出现高能损伤时,骨折周围的皮肤、肌肉以及骨髓内的血供都遭受破坏,骨不连的发生率就会提高;而对于血供差的部位,如股骨颈、腕舟骨等部位,任何暴力所致的骨折,骨不连的发生率都很高。
骨不连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局部疼痛是骨不连时的主要症状。骨不连的疼痛常常发生在原始骨折所致的疼痛消失之后。也就是说当骨折部位在治疗3-6月后又出现疼痛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有愈合的问题。这种疼痛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只发生在局部用力时。
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骨不连?
最长见的检查手段是X线平片。但当骨折部位受石膏、支具、内固定等遮挡,X线无法明确诊断时,可以通过CT扫描帮助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