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视野缺损,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本病是一种致盲性眼病。患病率大约为1/4000。该病一般发病于儿童或少年早期(10―20岁),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下降,甚或严重障碍而失明。发病愈早愈后愈差。常伴有近视,白内障及青光眼。眼底检查蜡黄色视乳头,视网膜血管狭窄及骨色素样细胞散布,成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三联征。
主要的仪器检查是视电生理和视野,视电生理的表现为EOG和ERG振幅降低和消失,视野改变最早为中心暗点,暗点相连为岛状,岛状相连为弧状,弧状融合为典型的环形暗点,随病情发展暗点向后极部及中心凹进行,形成管状视野,最后失明。
病因为遗传所为,四种遗传形式均可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及孤立型)其中性连锁遗传的病人病情重发展最快,常染色体显性病人病情轻而发展最慢。中医此病属于高凤内障范畴,分为禀赋不足(肝肾不足),目失温。肝肾阴虚,阴虚不能济阳,阳气不能为用。脾胃虚弱,养目之源匮乏,目不能视物。
治疗:西医认为属于遗传疾病,没有缺切的治疗。口服维生素A,避免维生素E以及对症治疗。
我们认为,虽然此病属于遗传,禀赋不足,我们不能改变。但是从眼底检查看,视网膜血管收缩变细,视网膜脉络膜逐渐萎缩,使神经萎缩,呈现眼底血液循环差,营养不良状态。据此我们提出以下中西医结合治疗:
(1)静脉注射扩血管药物和营养药物,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及营养,对抗此病的损害。
(2)针对病人病情病型,选用补肝补肾,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等中汤药。
(3)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达到疏通经络,使眼部经络通畅,营养增加。同时采用球后注射和耳穴。
(4)局部超声波离子导入治疗,增加局部血循和抗病能力。据我们临床观察,病变早期疗效甚佳,视力和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病变晚期也能保持原有状态,使病情趋于稳定。
典型病例:患者高新凤,女,33岁,西安市长安区王莽乡江村,以双眼夜盲伴视力下降5年主诉于2010.10.20收住院,查视力,左眼0.25,右眼0.25,视野呈管状,检查后以视网膜色素膜变性诊断行以上治疗,于2010.11.5出院,视力为双眼0.5,视野有约扩大5―10度。我们分析患者视力视野能提高,主要是就诊早,以上疗法突然改善了视网膜血液循环,增加了营养,提高了视网膜脉络膜抗病能力,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