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已发现可以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基因有数十甚至上百个,查阅国内外文献,已经明确证实并报道的突变基因有以下50余个(按字母顺序排序):ABCA4,AIPL1,ARL6,BEST1,CA4,CERKL,C2orf71,CLRN1,DHDDS,NGA1,CNGB1,CRB1,CRX,EYS,FAM161A,FSCN2,GUCA1B,IDH3B,IMPDH1,IMPG2,KLHL7,LRAT,MAK,MERTK,NR2E3,NRL,PDE6A,PDE6B,PRCD,PDE6G,PROM1,PRPF3,PRPF31,PRPF6,PRPF8,PRPH2,RBP3,RDH12,RGR,RHO,RLBP1,ROM1,RP1,RP2,RP9,RPE65,RPGR,SAG,SEMA4A,SNRNP200,TOPORS,TULP1,USH2A,ZNF513。从临床表现,以及眼底检查、视觉电生理等来看,RP的诊断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病例,与其他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基因检测可能是最终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基因检测对于RP患者来说,具有以下多方面的意义:
1、明确诊断。视盘蜡黄或萎缩、视网膜血管纤细、色素沉着是诊断RP的三要素,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病例,究竟是RP,还是脉络膜萎缩、静脉旁色素沉积症、抑或继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最终需要基因检测来明确疾病的诊断。
2、确定致病原因。对于具体的某个患者来说,基因检测可以明确真正的致病原因,尤其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检测一个患者,基本可以明确家族中其他患者的可能突变基因(当然也有例外),这对于家族遗传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3、判断预后。不同类型的RP,其病程发展不同,病变进展快慢不一样,最终的视力预后也不相同,这与突变基因密切相关,因此基因检测可以判断患者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
4、指导治疗。目前,全世界已经开展了部分类型RP的基因治疗,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MERTK相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Usher综合征等,参与临床试验的机构和公司也较多,在某些领域应该很快将取得突破。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干细胞等领域的飞速发展,RP的治疗终将取得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