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全部结肠和末端回肠。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为主;部分病例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少数伴有肠道外疾病如关节炎、脊柱炎、结节性红斑、心肌病变、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等。
新近肠外表现的研究集中在良性颅内压增高和心血管病变,包括大动脉炎和心内膜炎等。慢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上的痢疾,泄泻,肠风,脏毒等范畴,并认为本病多属于素体脾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因素所致。本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肝,肾三脏关系密切,病初多为湿热内蕴,病久及肾,出现肝肾两虚,多为寒热错杂,虚实相间,本虚标实证。
口服中药治本与“肠炎清灌肠剂”灌肠局部给药的新疗法,提高了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延缓了复发,取得良好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肠炎清灌肠剂”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解痉止疼,清肠止血之功,能使肠道细胞免受病菌损伤,阻断其它炎症反应,能迅速减轻结肠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加速肠粘膜的修复,恢复并维护粘膜屏障生理功能。
“肠炎清灌肠剂”到达结肠病变处,通过门静脉系统,下腔静脉系统及直肠淋巴系统的吸收,从而很快的提高病变部位药物的浓度和血药的浓度,改善局部血运,保护肠道的溃疡面,很快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溃疡的愈合,并可避免或减少消化液和消化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和破坏,有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显著的疗效,显示了广阔的前景。辨证论治,中医分型治本,提高集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中药保留灌肠治标,驱邪以达到标本兼治,从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提高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