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手部小关节和负重大关节为主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并且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好发于膝关节,是老年人关节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退变、破坏,继而出现滑膜和软骨下骨质病变。
目前现代医学对OA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对本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骨性关节炎后期关节置换手术对于缓解疼痛及恢复关节功能有较好的作用,但其治疗费用较大常常限制其应用。故对于骨性关节炎早期预防应得到更大的关注。
一、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肝肾不足、慢性劳损和局部损伤等。其病机一般为本虚标实,而以肝肾不足为本,寒湿、痰瘀痹阻经络为标。
(一)肝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此病的发生与肝肾精气渐衰,筋骨懈惰,加之过度劳累,伤筋损骨。因此,肝肾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因。肝肾充盈则筋劲强,关节滑利。在中年以年,肝肾逐渐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其所养,筋软骨萎,或兼遭风寒湿邪内侵,易发本病。若膝部外伤、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阻,致使筋骨失养而发病。
(二)气滞血瘀。本有劳损,加之运动过度或用力姿势不当,导致膝部软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气血瘀滞,或久病人络,气血瘀滞不行而发病。
(三)外感风寒湿邪。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于膝部,阻滞气血而发为痹痛。
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中医预防和制服瘟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主张“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及既病防变”,同时提出了治未病在中医预防上的优势,即整体预防和利用资源丰富,中医中药来预防疾病,其特色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内在因素,提高正气,抵御外邪。中医讲究整体观,把人看成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生相克,气血津液相互转化,环环相扣。
三、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预防策略及方法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长久以来中医学临床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预防膝骨性关节炎就是要针对可能导致本病发生的的机制,阻断疾病发生通路,从而预防疾病发生。
目前本病的主要病因包括肝肾不足 、气滞血瘀 及感受外感风寒湿邪导致。OA 的辩证虽不出痹症范畴,但患者常年老,病久且多发于身体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故肝肾两亏,气血双虚,筋骨不坚乃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正如《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故我们强调补肝肾,益气血在预防和治疗本病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