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逐年增加。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中,髋部骨折约占到了50%以上。全世界髋部骨折患者1990年约有126万,到2025年将会增加一倍,而到2050年全将会达到450万。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推测1980~2020年老年人口将成倍增长,相应的老年骨折发生率每10年增加30%,髋部骨折人数也呈4倍数量上升,医疗费也随之剧增。这就意味着到2020 年,我国用于髋部骨折的医疗费用将达600亿美元,到2040年约需2 400亿美元。我院2003-2007年共收治髋部骨折患者2 305例,其中>60岁患者1426例,占64.3%;而2008-2012年共收治髋部骨折患者4 101例,其中>60岁患者2 853例,比例高达7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只有30%能恢复到伤前的生活状态,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鉴于这种严峻的形势,我省在第一批省长卫生重大专项计划中就率先开展了“制约河北社会和家庭发展的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的重大科研攻关。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科王成伟
1 化挑战为机遇,做好老年髋部骨折的科研工作
联合国在关于老年化问题的文件中指出:“请铭记:20世纪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对于有13亿人口,且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显得尤为严峻,但也为中国骨科医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机遇集中体现在科研方面,就老年髋部骨折乃至其他各个部位骨折而言,我们长期以来无论在骨折分型、手术指证、内固定器材选择乃至治疗指南上都照搬西方骨科经典教科书。而国外的这些理论是从其相对有限的病例资料上总结得出的结论,由于病例有限,其正确性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并且未必适合于国人。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老年髋部骨折科研的黄金时期,作出中国学者自己的创新贡献。“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晶。理论创新在于对难复位股骨颈骨折的定义,即“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连续3次牵引复位位置不满意者”,这种骨折占全部股骨颈骨折的5%左右。技术创新在于这种三维互动复位方法打破了以往传统的骨折复位中远端对近端的观念,创造性地以近端对远端的方式实现了股骨颈骨折的闭合复位。笔者率先报道这项技术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开始应用这种微创方法,摒弃了创伤大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笔者欣喜的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本期张长青医师应用该技术治疗了40例难复位型股骨颈骨折,术中平均出血21 ml,平均随访21个月后骨折均获得愈合,4例患者发生了股骨头坏死(坏死率10%),末次随访时平均Harris得分为81分。充分说明三维互动技术治疗难复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微创优势,笔者希望它能够造福更多的患者,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改进。
部分老年髋部骨折(尤以股骨颈骨折多见)患者伤后疼痛症状轻微,初次X线检查并不能发现骨折线。对这类患者应该行CT或MRI检查,以排除骨折。一旦漏诊,患者下地行走2~3周后往往发生骨折移位,造成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对于不肯行CT或MRI检查者,应向其交代病情,嘱其3周后复查X线片证实无骨折后方可下地行走,这一点已取得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但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遇到相当一部分X线诊断为股骨颈不全骨折(Garden I型)患者,经CT检查证实为完全骨折,也有在基层医院诊断为不全骨折,故未采取手术治疗而继发移位。笔者通过一系列影像学和临床研究发现,成人GardenI型骨折并不存在,提醒医师对此引起重视,避免漏诊和误诊。另一方面,我们要珍惜大量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新问题,在世界骨科舞台上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