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原因有很多,年龄本身就是一个因素。房颤最大的风险是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血栓。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脑血栓的风险,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李莉
如何评估房颤病人的缺血性卒中风险?
首先要清楚的是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样有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其次,评估缺血性卒中风险是要运用复杂的评分系统的。对每个房颤患者,医生都会根据病史和医疗记录,运用CHA2DS2-VASc 风险评分系统,对患者未来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运用以前的CHADS2 风险评分评价出来积分很低的患者,没有进行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治疗,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并不低,而这部分患者运用CHA2DS2-VASc 风险评估时发现其缺血性卒中风险的评分也不低,是需要预防治疗的患者群。因此,目前主要运用CHA2DS2-VASc 风险评分系统来预测未来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怎么计算缺血性卒中风险?
两个最大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因素分别是卒中史和年龄(S2,A2),有过卒中史记2分,年龄超过75岁记2分,超过65岁记1分(A)。接下来就考虑是否合并糖尿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将根据病史各记1分(D,V)。因为研究表明女性缺血性卒中风险高,所以如果是女性记1分(Sc)。另外,如果合并心衰和高血压,则各记1分(C,H)。总分2分及以上的患者就要接受抗凝治疗。总分1分时是否抗凝治疗目前有争议。
也就是说,房颤的患者,如果同时合并上述的一个危险因素,就是需要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医生不但评估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还要评估应用抗凝药物后的出血风险。
因为服用抗凝药物有出血的可能,医生在给以抗凝治疗前还要应用HAS―BLED出血危险评分系统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HAS―BLED出血风险包括:高血压1分(H),异常肝肾功能各记1分(A),卒中史1分(S),出血史1(B),INR值不稳定1分(L),年龄>65岁1分(E),药物和饮酒各记1分(D)。3分以上的患者是需要密切注意的患者。
缺血性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哪个高?
有些患者不服用抗凝药,是由于他们出血的风险高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吗? 这是一个被普遍误解的问题,一些缺血性卒中风险高的患者其出血风险也高,但净平衡仍然是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大,因此最终需要接受治疗。而医生可能会更多关注抗凝患者的出血事件,因此,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很可能会失去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机会。其实,患者本人在决定治疗时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事实是这样的,不抗凝治疗一定有血栓形成,而抗凝治疗较少出现出血事件。
阿司匹林安全有效吗?
目前阿司匹林仍然有一个广泛的应用群体,这里其实是存在着一个误区的,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有人认为,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阿司匹林和华法林作用相当,而安全性方面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因此,对于缺血性卒中风险相对低的患者,如CHA2DS2-VASc 1分或0分,多数医生会给以阿司匹林治疗,甚至对于缺血性卒中风险相对高的患者,也有医生因为担心出血的并发症而给以阿司匹林治疗,认为给予阿司匹林的风险不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有证据如BAFTA试验说明,在房颤患者中,不仅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不及华法林,出血的风险也不低于华法林,尤其对于老年患者。事实上,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不是那么好,而出血的风险也是不能忽略的。
口服抗凝药有哪些?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过去,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只有华法林,而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我们除了华法林,还有更多的选择,这是一件好事。华法林被认为是有效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但是由于需要频繁地监测INR等指标,以及频繁地调整剂量,给临床带来不便。近几年,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问世,并先后在临床中应用,体现出了有效性和方便性,这些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既能显着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全身性栓塞的事件,在出血的发生风险上也不高于或低于华法林,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只要未来有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就应该接受抗凝治疗,而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