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肝癌的射频治疗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其适应症、具体操作技巧、疗效等已得到同行业普遍认可,并纳入了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癌诊治规范。
一、射频(RF)
射频( ridiofrequendcy ablation,RF)是近年来应用于肝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影像方法将电极针导入肿瘤组织,通过射频产生离子震荡发热,使电极周围组织坏死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其定位准确创伤小,毁损彻底痛苦轻,疗效确实恢复快,因此成为肝癌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科2000年开展此项技术,治疗数量较多,迄今已行射频治疗肝癌10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二、治疗原理
癌细胞比正常组织细胞耐热性差,局部加温至39-40℃可使癌细胞停止分裂,41-42℃时就可引起癌细胞的DNA破坏甚至细胞死亡。高频率的射频波(460kHz)能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振荡,离子互相撞击能使局部产生80-100℃的热量,可迅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当温度不足以引起坏死时,可以引起另一种形式的细胞死亡-调亡。经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而具有瘤苗的作用,从而发挥特殊的抗肿瘤作用。RF治疗后还可使肿瘤周围组织凝固坏死形成一个反应带,能阻断肿瘤血供并防止肿瘤转移。射频的波长较短,穿透力不强,组织的温度随与电极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且RF的整个治疗过程由电脑控制,并在电视屏幕(B超、CT、MRI)监视下进行,对癌灶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正常肝组织,尤其适合晚期肝硬化合并肝癌且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例。
三、操作方法
行RF治疗时常规备全麻及开腹器械以防急用。穿刺前4小时禁饮食,前半小时肌注度冷丁50mg、非那更25mg。B超先确定穿刺点,1%龙胆紫做标志,消毒、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局麻,视肿瘤大小在B超引导下穿入一根或两到三根穿刺针。射频能量预先设定好,计算机监控能量输出、组织阻抗及治疗时间。对直径小于5cm肿瘤,一到两次即可完成。直径大于5cm肿瘤,酌情在不同层面、不同方向、多次穿刺治疗。
四、 疗效判定
以术后2月复查(1)病人一般情况,如乏力、纳差、肝区疼痛不适得到改善。(2)化验AFP结果正常。(3)彩超检查病灶内近期呈高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及治疗后高信号无回声病灶大于治疗前。(4)螺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无增强及治疗后低密度、无增强病灶大于治疗前等四项标准为治疗效果良好的判定标准,依次分为效果良好、部分有效及无效,以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
五、治疗效果
小肝癌的治疗效果可以与手术相媲美。一些特殊部位,比如临近大血管、胆管、胆囊及肠管等脏器的肿瘤,开腹射频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定位准确,操作安全,疗效可靠。
六、并发症
RF以及其他各种经皮穿刺进行的微创治疗手段最严重的两大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大出血及腹腔脏器损伤。这两种情况均需及时开腹探察,进行止血或修复损伤。
其它如皮肤烫伤、局部疼痛、胸腔积液、术后发热等轻微并发症均可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七、止痛措施
初期手术病例仅用1%利多卡因局麻,大多数病人能忍受,但较为痛苦,有时影响治疗。后期总结经验,术前常规肌注度冷丁50mg、非那更25mg,术中给予充分吸氧、心电监护,必要时缓慢持续静点异丙酚。出现恶心、呕吐、高血压、低血压、心率失常时加强对症治疗,病人疼痛不适明显减轻,均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疼痛一般能忍受,不予止痛,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