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上(HCV)后,潜伏期大约是15到150天,之后初期有肝炎症状,长期不治愈,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在20年之内,大部分患者会发生与HCV感染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传播途径是三种:
一、血液传播,占感染途径的大多数,尤其通过输血、用了未经消毒针头等。
二、性传播,发生几率也并不太大,并不像输血感染的发生会100%传染上。
三、母婴传播,这个途径随着分娩条件的改善,发生的情况在大大下降。
我国的大部分丙肝病人,是由于在上世纪60-70年代,在当时输血血浆并不特别检查丙肝病毒的情况下,误输入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而被感染的。
丙型肝炎病毒的分型,严格来说,又6个型,6个型下面又分了50个亚型,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的亚型情况,只要知道最主要的几型就可以了。在我们身边的丙肝主要是1型、2型、3型。这三种类型,已经覆盖了目前欧洲、北美、日本和中国大部分患者的类型归属。丙肝4、5、6型常见于世界一些小范围的地方,所以不用多说。
1型丙肝的亚型可以细分为:1a、1b、1c;
2型丙肝的亚型为:2a、2b、2c、2i、2k;
3型丙肝的亚型为:3a、3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