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女性及起病较晚者,男性及起病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的阴性及认知紊乱症状确实更重;然而,调整基线症状这一因素后,性别与起病年龄并不参与病程转归的介导;换言之,真正决定疾病走向的是基线症状严重度本身,并非这两个人口学因素;性别和起病年龄对预后的价值有限,基线症状严重才是真正、唯一的预后不利因素。
按照传统观点,男性及起病年龄早往往与精神分裂症治疗转归不佳联系在一起,作为预后的考量因素。然而,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的一组研究者却认为,此前很多相关研究的样本并不具有代表性,也没有调整发病时的症状严重度。
他们通过一项研究证明,性别与起病年龄可影响患者基线时的症状严重程度,但在调整这一变量后,年龄和性别并不能预测转归。该研究于2月16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精神病学杂志》(IF 5.498)。
研究者使用了来自加拿大和英国的两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共纳入628名受试者,为一段时间内序贯出现的一组患者,年龄14-65岁,罹患符合ICD-9或DSM-IV诊断标准的非情感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研究者使用PANSS量表前瞻性地评估了这些受试者的症状严重度,并探讨了性别/发病年龄与病程中期转归(12-18个月)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 发病年龄方面,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分布模式高度类似,各存在两个高峰:一个在成年早期(女性,23岁;男性,22岁),另一个在中年(女性,46岁;男性,47岁);然而,起病较早的男性多于女性,而起病较晚的女性多于男性。
▲ 男性及起病较早者的阴性及认知紊乱症状更为严重。总体来看,相比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基线时的PANSS总分更高,阴性症状得分更高(较女性患者高1.84分,95% CI, 1.05-2.58; P<0.001),认知紊乱症状更重,但抑郁/焦虑症状得分较低。调整性别因素后,起病较早同样与更多的阴性及认知紊乱症状相关。
▲ 关键是,在调整基线症状严重度这一因素后,性别和发病年龄均不参与介导基线后的症状进展――
换言之,真正导致群体差异的是基线时的症状严重度,并非性别/起病年龄及其相关的症状恶化:若一名起病较早的男性患者基线时症状不重,并不能因为其性别和起病年龄而预测其“预后不佳”;相反,一名起病较晚的女性患者如果阴性症状很重,其性别和起病年龄本身也不会成为其保护因素。
本项研究提示,性别和起病年龄与基线时症状独立相关,但在调整基线症状严重度后,上述两个因素与此后的症状严重度无关。这意味着起病年龄和性别对于判断病程及预后而言价值有限,真正扮演重要角色的还是症状。
这样看来,人们的注意力应从某些人口学因素转移到症状本身:在症状还不太严重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长期转归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缩短未经治疗的精神病持续时间(DUP)也有助于减轻基线症状严重度,进而获得更好的转归。
无论如何,继续在大病历“预后估计”这一栏中写:“患者为男性,起病年龄早……此为对预后不利因素”,可能就不合适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