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临床中用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90例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0岁;骨质增生75例,无骨质增生15例;病程最长25年,最短1年。临床表现主要有突发头晕、恶心、乏力等。以症状、体征X线片或CT检查为确诊依据。
2、治疗方法
取双侧颈部夹脊穴,即第2―第6颈椎棘突,下缘分别向两侧旁开0.5寸处,双侧风池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根据体形胖瘦,用40mm_――50mm毫针垂直刺入,针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间隔10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30min,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三天,继续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治愈:头晕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显效:头晕等主要症状基本缓解,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仍有所不适,或半年内复发,经治疗后缓解。无效:头晕等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高某,男,48岁,教师,门诊号18396,出诊日期,2003年6月9日总例,本组90例,治愈84例,占93.3%,显效5例,占5.6%,无效1占1.1%,有效率98.9%。
5、典型病例
主诉近五年来头晕时常发作,偶伴恶心、乏力,尤以低头工作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一周前因低头工作时间长,头晕再次发作,并伴有恶心、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随后来我院针灸科就诊,查第三颈椎压痛阳性。X光片显示:第三颈椎有唇样骨质增生,舌淡苔白,脉紧,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法:疏通经络,去邪通瘀。治疗,针双侧风池穴,颈部夹脊穴,针用捻转平补平泻,每日一次,针6次后,头晕症状明显缓解,无恶心、乏力。针12次后症状全部消失。嘱其注意休息,避免长期低头工作,适当活动颈部,随访一年未复发。
6、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一方面由于颈椎间盘变性,胃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椎间孔缩小,椎体移位性损伤等胃质病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颈项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痉挛、炎症而引起,导致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受影响。夹脊取穴法早在《内经素问》中便多有提及,葛洪在《肘后方》中则明确记载了华佗“夹脊左右一寸”取穴施炙的方法。《三国志》裴注引《华佗别传》亦载:“灸外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匀调如引绳也。”后人依此定名华佗夹脊穴。《中国针灸学》将其定位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脊椎棘突下旁开五分,左右共三十四”。
针刺颈部夹脊穴能祛邪通瘀,由于针刺直抵患处,有效解除软组织痉挛,有效扩张局部血管,消除无菌性炎症及水肿刺激,改善椎动脉的顺应性,增加脑供血,从而达到健脑活络祛瘀通痹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