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骨折患者手法整复或者手术后,我们经常遇到患者的追问:为什么骨块没有严丝合缝啊?骨折复位非得要"严丝合缝"吗? 错!
追求骨折复位"严丝合缝"的后果:
1、破坏血液循环,容易形成骨不连。要追求骨折复位"严丝合缝"的效果,必须手法反复整复,或者开刀,暴露骨折端,碎骨块要摆平对整齐,这些操作不可避免的要破坏骨块的血液循环,使骨折碎块成了没有血液供应的“孤岛”,血管重新长过去需要很长时间。组织愈合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断了血液供应的骨折块“孤岛”愈合当然很困难,可以发生骨吸收,这也是为什么手术初期骨折块“严丝合缝”,慢慢的骨折就出现间隙、继而骨不连的原因。
2、反复的手法整复容易破坏小儿的骨骺,容易形成肢体生长畸形。
现代社会创伤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群众甚至有些医生对骨折治疗的认识存在误区,比如认为骨折复位必须“严丝合缝”,其实不见得,给大家讲几个例子。
一位患者因为车祸发生了股骨干粉碎骨折,当地的医生做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由于是粉碎骨折,有大块碎骨头块,医生手术当中将碎骨头把放好,用很长的钢板固定骨折端,还用了多道钢丝捆绑骨折片。手术后的片子显示,基本达到了解剖复位,是一张“漂亮”的X线片,医生自豪患者高兴,似乎皆大欢喜。
然而,3个月后,看不到骨痂生长,6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骨痂生长,原来严丝合缝的骨折端出现了间隙,一年后,不但骨痂仍然不生长,骨折端的间隙却越来越大,形成骨不连。一年半时,骨折端骨头明显吸收,出现大约1厘米的骨缺损,钉子松脱,钢板翘起。由于长时间不敢活动关节,还发生了关节僵直。一个复位“严丝合缝的很漂亮的手术”就这样失败了。
再看另一位同样因为车祸发生了股骨干粉碎骨折的患者。采用了带锁髓内钉闭合穿针治疗,在患者臀部切一个5厘米长小切口,插入带锁髓内钉固定,不切开骨折端,不刻意复位骨折端骨折块,只是用钢针大致撬拨大的骨块。手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呈功能复位,大骨块没有严丝合缝复位,但大都位于骨折端周围,基本与股骨干纵轴平行。片子没有前一患者漂亮。但是手术后3个月,骨折端出现较多骨痂,患者早期开始关节活动部分负重。6个月时骨痂继续生长,呈连续性,9个月达到愈合,关节功能也恢复。
第三个例子是一个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首先为患儿进行了手法复位,X片子显示达到了功能复位,对位2/3,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但患儿的父亲不满意,要求重新复位,医生认为没有必要,他就换了一家医院重新复位,结果他还是不满意,又去了他认为最权威的医院,这次他的强烈要求手术治疗,医院无奈为他做了手术,达到“严丝合缝”的解剖复位,这次他终于满意了。可是一年之后,患儿出现明显肘内翻,而且越来越严重,无奈,只好再做一次肘内翻矫形手术。
以上例子说明,骨折治疗要获得愈合,还要创伤最小化,恢复肢体的功能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恰当的固定,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
什么样的复位才是满意的复位呢?如果骨折发生在关节内部,则要求对骨折进行严格复位,即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如果骨折发生在四肢的骨干部位,则骨折达到功能复位即可获得接受。
达到骨折愈合除了满意的复位和牢靠的固定外,还要求骨折部位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如果血液循环被广泛地损害,不但对骨折愈合不利,对肢体最终的功能恢复也造成影响。反复的整复会破坏血液循环,使骨折达到完全的“解剖复位”手术,需要广泛剥离骨膜,对血液循环破坏更严重,最后会影响骨折愈合,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也就是“骨不连”。
对于患者再次呼吁,您不要再追求"严丝合缝"了!
对于医生,您应当把道理对患者解释清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