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形成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我国以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多见。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经过慢性过程,约25%~ 40%最终发生严重的肝硬化,30%肝硬化患者最终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症病情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有所差异,但主要是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呕血和/或黑便以及腹水。据统计,30%肝硬化患者在发现静脉曲张的2年内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出血停止后如果不治疗,70%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在18 ~ 24个月内可发生再次出血,急性出血病死率在20%到50%之间,危险性很大。
诊断:主要根据肝炎和血吸虫病等肝病病史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水等临床表现,一般诊断并不困难。血象、肝功能、X线钡餐造影或内镜、腹部B超、CT、MRI、腹腔动脉造影或直接肝静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当急性大出血时,应与其他原因的出血鉴别。
治疗: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耐受性,特别要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症程度以及肝脏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肝脏储备功能主要反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目前普遍采用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最好,B级次之,C级最差。评判门静脉高压症程度主要通过内镜检查来实现,而且通过内镜套扎或注射硬化剂也可治疗曲张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各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或磁共振门静脉系血管成像(MRPVG)可以充分了解肝脏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