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传统中医学对肾脏病的治疗并不依赖病理类型,但随着肾穿技术的普及,临床上会遇到大量IgA肾病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求治中医中药。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工作者逐步发现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般认为阴虚内热是IgA肾病的主要病机,其证型的转归多呈现脾肾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但中医学的魅力在于,对同一疾病在辨证明确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施治,由此衍生出寒温并进、攻补兼施、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开中有阖、阖中有开、进中有退、退中有进、清中有温、温中有清、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治法,其本质依然是在临床疗效不佳时所追求的“辨证论治”思想。兹举几例在IgA肾病治疗过程中运用“阳中求阴”思想的验案,谈点体会,与同道交流。
一、IgA肾病(轻微病变)长期蛋白尿
金××,男,45岁。IgA肾病轻微病变型(2010年7月),长期单纯性蛋白尿,最高24小时蛋白定量1.5克,无水肿、无高血压,拒绝使用激素,目前使用氯沙坦钾100mg/天。近来自觉疲劳加重,遂于2011年4月7日就诊。诉疲劳,腰膝酸软,口干,晨起口苦,耳鸣,梦多,泡沫尿,大便调,舌红苔净,脉细弦。查体:BP115/70mmHg,双下肢不肿。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治以二至丸合地黄饮子加减。方拟如下:
生地黄15,怀山药15,山萸肉12,女贞子30,旱莲草30,白芍药30,五味子9,玉米须30,川石斛15,朱茯苓9,莲子心6,竹叶9,芡实30,生米仁30,生谷芽157剂
二诊,诉梦多稍有改善,腰膝酸软、口干、晨起口苦、泡沫尿仍有,舌红苔净,脉小弦。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蛋白定量1.12克。上方去川石斛15,加柴胡12,黄芩12。14剂。
三诊,腰膝酸软,口干,余症改善,舌淡红苔净,脉小弦。尿常规:尿蛋白(++)。上方加蚕茧壳9,生黄芪15。14剂。
四诊,腰膝酸软,口干,舌淡红苔净,脉小弦。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蛋白定量1.1克。诉有早泄阳痿,希望予同时调理。遂上方去白芍药、生米仁、柴胡,加川断15、杜仲15、巴戟天12、菟丝子15、木馒头12。14剂。
五诊,腰膝酸软、口干大有改善,舌淡红苔净,脉小弦。尿常规:尿蛋白(少量)。上方加小石苇15。14剂。
六诊,症平,舌淡红苔净,脉小弦。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蛋白定量0.33克。原方14剂。
七诊,症平,舌淡红苔净,脉小弦。尿常规:尿蛋白(-)。上方调理2月后,左归丸善后。
分析:IgA肾病病程迁延日久,本虚标实,分清阴阳虚实,辨证处方用药,疗效可期。本例患者证属肝肾阴虚,补益肝肾,处方用药,虽辨证准确,用药后肝肾之阴难复,疗效欠佳。四诊后由于患者有阳痿早泄症状,遂将先前地黄饮子去除的温阳药重新补入,阴阳双补,各类阴虚症状迅速改善,蛋白尿亦获得有效控制。患者临床表现虽未见明显怕冷,面色少华,舌淡胖等阳虚之症,但患者长期蛋白尿,精微外泄,肝肾精血不足,景岳言“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阴得阳生,其源不竭。”
二、IgA肾病(系膜增生型)长期血尿
王××,女,37岁。IgA肾病系膜增生型(2011年4月),单纯性血尿,长期随访尿常规示红细胞(+)-(+++),无高血压和双下肢水肿。近来觉口干、腰酸、掉发加剧,遂来于2011年11月17日门诊求治。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诉口干咽干,腰酸,手足心热,大便调,夜寐尚安,月经正常,舌质红,苔净,脉细弦。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治以滋肾宁络法,方拟如下:
知柏(各)12,生地12,龟甲10,白芍药15,女贞子30,旱莲草30,玄参12,川石斛15,炒蒲黄(包)12,干藕节30,荠菜花15,生谷芽15。7剂。
二诊,诉症情如前,舌红苔净,脉细弦。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上方枳壳15、麦冬12。14剂。
三诊,诉口干咽干好转,腰酸依旧,偶有盗汗,大便日二行而溏,余症如前,舌红苔净,边有齿印,脉细如前。尿常规:尿蛋白(少量),红细胞(++)。上方加去麦冬、玄参,加仙灵脾12、鹿含草15、川断15。14剂。
四诊,诉口干咽干、腰膝明显好转,舌红苔净,脉小弦。尿常规:月经至未查。上方加鹿角片6、芡实30。14剂。
五诊,症平,舌红苔薄白,脉小滑。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0-3)个/HP。上方去枳壳,炒蒲黄。14剂。
六诊,症平,舌红苔薄白,脉小滑。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0-3)个/HP。上方加佛手12,调理2月后,附桂地黄丸随访善后。随访至今稳定。
分析:血尿是IgA肾病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在急性感染阶段会增多,当从肺论治,或疏风清热,或清肺利咽。但在稳定期,由于临床症状不同(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病理类型的不同,所处阶段的不同,治疗方法相当复杂。尤其是血尿为主者,囿于IgA肾病内有阴虚外有肺热的传统辨证思想,以养阴、清热、宁血安络为主,除非确有阳虚之证,均少用温阳之法,避免血热妄行。本例患者由于腰酸一症未见好转,遂用壮肾药数味,即获得较好疗效,口干咽干、手足心热、汗出等阴虚之证均获改善。所以在处方用药时,只有在理论上明确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才能在治疗上避免绝对化和片面化,从而提高疗效。
三、新月体型IgA肾病伴肾功能不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
娄××,男,38岁。2009年11月肾穿示新月体型IgA肾病。环磷酰胺总量9克,强的松60mg。目前,使用强的松10mg,科素亚100mg,Scr144umol/L(参考值44-132umol/L),BUN8.41(参考值2.14-7.14mmol/L),24小时蛋白定量1.23。遂于2010年12月1日就诊。诉腰酸,乏力,怕冷,头晕,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查体:BP110/70mmHg,双下肢轻度浮肿(±)。中医辨证为脾肾不足、肾阳偏虚兼瘀血,治以益气温肾活血。方拟如下:
生黄芪30,党参30,丹参30,白术12,茯苓15,米仁根30,鹿含草15,鹿角片6,仙灵脾12,鬼箭羽30,三棱12,莪术12,路路通12,制大黄15,冬葵子15,蚕茧壳9,紫苏12,积雪草30。14剂。
二诊,症状无明显改善,24小时蛋白定量1.33克,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舌暗红,苔薄黄腻,脉沉弦。于上方加炒蒲黄12,蛇舌草15,山药50,14剂。
三诊,腰酸、怕冷好转,余症依旧,舌红,苔中剥、根腻,脉沉细。尿常规:蛋白(++),红细胞(+)。进一步辨证,患者诉时有口干,同时根据舌苔中剥,酌加滋养肾阴之品,入生地12,丹皮,川石斛30,龟甲12。14剂。
四诊,腰酸,乏力,头晕明显好转,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尿蛋白(+),红细胞(5-7)个/HP。上方加玉米须30克。14剂。减强的松5mg。
五诊,诸好转,舌红,苔薄黄,脉弦滑。24小时蛋白定量0.39克,SCR99,BUN7.34,UA353umol/L。继续调理半年,证情稳定。
分析:本例患者经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治疗,病程迁徙,其本虚之证一开始就可能存在阴阳两虚的情况,只是在开始治疗时患者以脾肾阳虚表现为主,其肾阴虚见证被掩盖。经过一阶段治疗后,原来处于未表现的阴虚诸症开始显现,如口干等。此时若一味温阳益气,则阴虚将可能越严重,使病情更加复杂化而影响对主症的治疗。从理论上说,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阴阳互根、精气互化、阴损可以及气(阳);阳损亦可及阴,气虚者当伴有一定程度的阴虚;阴虚者当伴有一定程度的气虚,这在久病的患者中尤为常见。但气阴两损之中,可能一方隐匿,一方明显,也可互见。因此,在治疗上要从阴阳互相根理论出发,阴阳双补,略有侧重,才能取得更佳疗效。
《内经》阴阳互根理论是中医学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论述阴阳统一、对立、转化等诸多复杂关系,其立意远远超过哲学范畴。明代医家赵献可与张景岳别在《医贯》和《景岳全书》中论述了阴阳的互根统一关系,并将这一关系认定为先天(命门)水火的唯一关系,发展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和以六味丸、八味丸为代表方的理、法、方、药体系。上述仅举几例在IgA肾病治疗中的应用,诚然在其他慢性肾病如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衰竭,还有一些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中也有较多通过运用阴阳互根理论获验的病案,对此的总结和探索将进一步丰富这一理论,并有助于中医药治疗肾病的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