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而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即我们平常听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则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病因
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Hp相关性胃炎。但其他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自身免疫、酗酒、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复损伤胃粘膜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
症状
可能会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隐痛(偶有剧痛)及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但临床检查如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肝胆胰B超等,并不能发现胃和其他脏器有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轻微病变。也就是说胃的主观症状较多,但客观检查阳性发现少或者无。
检查
当你有了这些症状,首选的检查是胃镜,对中老年病人,胃镜检查还可帮助排除胃的肿瘤;还有你只须吹一口气,就可知道你胃里面有没有细菌,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它可是慢性胃炎的元凶,这种检查叫13-C呼气试验,不痛苦、无毒性,无放射性,但要空腹才能检查。
治疗
1、去除病因: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NSAID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2、饮食治疗:多次少餐,软食为主,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少吃油炸食物,少吃腌制食物,不吸烟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规律饮食;饮食定时定量,温度适宜,细嚼慢咽,饮水择时,注意防寒。
3、药物治疗: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他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转,因此主要是对症治疗。
预防
主要是增加机体抵抗力,锻炼能够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搞好生活管理,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身体健康;避免或减少对胃刺激性过大的食物;及时、妥善地处理急性胃炎;去除体内的感染病灶(口、鼻、咽喉)。
预后
绝大多数浅表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多能痊愈,仅少数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肠化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经适当治疗后可以改善,甚至逆转,但应定期作内镜检查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为癌前病变,需预防性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据报道,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