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疗为主的鼻咽癌个体化治疗
一、鼻咽癌有独特的临床放射生物学行为
像其他恶性肿瘤一样,鼻咽癌在临床上是一种倾向于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但它有独特的临床放射生物行为。上个世纪60年代,谢志光教授通过对鼻咽癌的临床观察,提出鼻咽癌在自然发展过程中晚期时可分出三种类型:(1)上行型:有第II、第III、第IV、第V和第VI颅神经侵犯和(或)颅底骨破坏,但没有颈淋巴结转移;(2)下行型: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广泛转移,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大于8cm,无上组颅神经的侵犯,也没有颅底骨质的破坏;(3)混合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小于8cm同时有上组颅神经侵犯或颅底骨质破坏。谢氏提出的鼻咽癌分型未涉及到远处转移和放射敏感性的因素。在临床上,我们常常观察到,有部分鼻咽癌患者即使是局部广泛侵犯和区域淋巴结广泛转移,也没发现发生远处的血道转移,也有部分鼻咽癌一经诊断就有远处转移。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有些鼻咽癌患者因各种原因局部和区域的病灶仅接受40-50Gy的照射也获得长期的肿瘤控制。我们分析上个世纪90年代单纯放疗的鼻咽癌者,以5年之内无复发和无转移为评价标准,从放射敏感生物学特性来看,鼻咽癌存在放射敏感和放射不敏感梁两种类型;从转移生物学特性来看,存在着不易转移和易转移类型。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我们提出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的四种分型,即I型: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II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III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IV型:放射抗拒易转移型。各型占的比例为I型50.6%、II型23.2%、20.7%h和5.5%。我们提出的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的分型为临床开展个体化的放射治疗提供了依据。
二、基因参与鼻咽癌辐射抗拒性调节
在建立了不同放射敏感性的细胞模型的基础(14株(亚株)人鼻咽癌细胞的放射生物学特性. 癌症. 2001, 20(7):683-687)上,对鼻咽癌的辐射抗拒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实验研究表明抑制P21的功能可以提高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实验研究也表明抑制磷酸肌醇酶家族DNA-PK(包括Ku70、Ku80、DNA-PKcs)和ATM功能可以提高放射抗拒鼻咽癌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同时临床研究表明Ku70、Ku80和DNA-PKcs表达增高的鼻咽癌患者预后较差。我们在细胞、动物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P53-P21信号途径和DNA-PK/ATM 基因参与鼻咽癌辐射抗拒性调节的分子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