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心脏电信号系统完全紊乱的一种疾病。正常人心脏有规律整齐地跳动,这种整齐的节律是由心脏的电路系统通过电信号来调节和传递的,称之为心脏传导系统。心脏是生命的动力源泉,就像一个做工精细的水泵,自生命伊始把血液持续不断的运转起来,维持生命的运行。心脏工作准确得像一块电子表,在人体运动的时候增加心率,在休息的时候减少心率。由于心脏信号的起源或传导系统异常所致的心脏节律或心率改变就会发生心律失常。而房颤,则完全失去了规律,节奏完全紊乱,心脏工作效率随之下降。
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房颤发生率约1%,中国人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发病率增加1.4倍,在老年人中房颤发生率升至10%以上。房颤很早就被人认识,4000年前《黄帝内经》就描述了房颤:“参伍不调”,指脉象节律不齐,三五不匀,参差不一,错杂不调。当发生房颤,心脏节律变得紊乱,患者会有心脏不舒服的感觉:有些人感觉心跳加快,胸口好像被顶住,喘不上气来;有些人能感到心脏剧烈撞击胸口,发出“咚咚…”的声音;还有些人摸摸自己脉搏,也能感觉到脉搏跳的不整齐。这时,您就要想到可能是房颤所致。
房颤绝非“良性”疾病,有人认为房颤不过是心脏节律紊乱,习惯了就好了,实则不然:发生房颤时,心脏失去了整齐的工作节奏,导致心脏工作效率急剧下降三成,造成心功能下降,甚至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危及生命;长期慢性房颤也会导致心脏逐渐扩大,心功能不断恶化,使得预期寿命减少。而房颤最麻烦的问题还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极高,几乎1/3的房颤病人最终罹患脑中风。研究表明,房颤是发生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15%以上的脑中风由房颤引起,非瓣膜病慢性房颤病人中脑栓塞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在瓣膜病慢性房颤病人中脑栓塞发病率达到正常人的17倍。老年人群中,房颤合并脑中风的患者达到25%。因此房颤患者必须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房颤该如何检查与治疗?
许多人曾有过心悸、胸闷等不适,如何判断这些症状是否因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引起呢?去医院做个普通心电图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就可大致诊断了,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检查技术,能记录您当前的心电活动,在您出现心脏不适时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判断是否为心律失常,是哪种心律失常。而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可连续记录24小时的心脏跳动,不影响您日常工作与活动。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做不同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心脏电复律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治疗等。
房颤如何治疗?
70岁的赵阿姨患有房颤一年半了,刚开始只是阵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几个小时就自行缓解了,只是吃些中成药,没有考虑手术的问题。但是最近半年她发现房颤变得持续了,药物似乎也没有用。于是到珠江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找到杨平珍主任,做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已经开始变大了。杨主任解释说,“房颤可以导致房颤”,也就是说房颤本身就会对心脏造成影响,使心脏变大,从而使房颤更加容易维持,阵发性房颤最终可以变成持续性房颤。虽然房颤是心脏疾病,但是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不开刀,只是像打针一样通过穿刺腿上的静脉送入2毫米粗细的消融导管,像电刀一样对心脏的电路进行改良,不植入任何材料,手术安全、可靠。
于是赵阿姨接受了建议进行了手术,果然手术很顺利,术后恢复正常节律,赵阿姨当时感觉心脏像是卸下了重担一样变得轻松,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地,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了。
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是如何进行的?
近年来,科学家认识到肺静脉及其周围的心房组织是房颤维持的关键部位,一方面有来自肺静脉的快速电流在此处易于出现颤动样传导,另一方面此处易于形成折返及快速激动,从而使房颤波的维持
直至1999年,计算机辅助心脏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在临床逐渐得到应用,从此迎来了房颤微创手术治疗的时代。这项技术起源于美国军事卫星科技,借鉴GPS定位的原理,通过磁场及电场定位,使心脏结构通过消融导管实现三维解剖重建,从而使心脏电路异常的情况显露无疑,通过对异常紊乱的线路进行消融、隔离、阻断,达到类似外科“迷宫术”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