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简称CD)特征性的表现为粘膜溃疡,可累及全消化道,但最常见的是远端回肠和结肠。因此,结肠镜在CD初次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例,结肠镜可用于评价药物治疗的疗效并可能对患者今后的病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我们从以下三个问题出发对这个议题进行阐述。
第一个问题:临床症状的缓解是否同时伴随内镜下病变的好转?
答案是不一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观察到有些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但复查肠镜时却发现肠道病变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科学研究也发现,经过一些药物:比如柳氮磺吡啶、5-氨基水杨酸、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可以有效控制,但肠镜下的病变却无明显好转。但是情况并非总是这样!还有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治疗后,一些患者不仅临床症状缓解,肠镜下原先病变的溃疡完全愈合。正是由于这些发现,目前CD的治疗目标从原有的“缓解症状、预防复发”逐渐过渡为“缓解症状,诱导和维持粘膜愈合、预防复发”。
第二个问题:药物治疗诱导粘膜愈合对患者长期的病程有何影响?
临床观察发现,内镜下病变越严重的患者,今后需要行结肠切除手术的风险大于病变轻的患者。2004年国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研究,应用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英夫利昔治疗CD并观察疗效,发现应用英夫利昔规律治疗1年的患者粘膜愈合率高,并且这些患者以后的住院率和手术率均明显降低。
最后一个问题:维持粘膜愈合后患者是否能停药,停药后的复发率是否降低?
必须明确的是,到目前为止,CD仍然是一种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即使有些患者经过治疗后内镜下病变完全愈合,但并不表示疾病治愈了,可以停止治疗。国外有研究报道了CD应用英夫利昔治疗后停药的数据。他们发现,经治疗达到粘膜愈合的患者中止治疗后疾病复发的确比未达到粘膜愈合的患者发生来得晚,但是无论粘膜病变存在与否,一旦停药大多数患者均会复发。
总之,内镜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判断药物治疗疗效。长期的粘膜愈合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但粘膜愈合后还必须坚持治疗,否则多数患者还是容易复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