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按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急性上尿路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可引起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危及生命。慢性肾盂肾炎在幼儿,尤其是5岁前的幼儿易影响肾的发育。年人慢性肾盂肾炎可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竭。
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水气、虚劳等范畴。《金匮要略》对其症状作了较完整的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尿路感染特别是慢性尿路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各地应用中医理法方药,对西医尿路感染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研究,证实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即通常所指的下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的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病者可有腰痛、低热(不会超过 38.50C)。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在成年尿感中,此类型最为常见,膀胱炎发生于性交后,亦见于妇科手术、月经后及老年妇女有外阴搔痒者。其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但在青年妇女中约有 25%可为凝固酶阴性之葡萄球菌,偶亦可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
二、急性肾盂肾炎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起病急骤,主要有下列症状。一般症状 高热、寒战,体温多在 38~390C 之间,也可高达 400C。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型,也可呈间歇或稽留型。伴头痛、全身酸痛,热退时可有大汗等。.泌尿系症状 患者有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序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区叩痛阳性。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在上行性感染时,可先于全身症状出现。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高热等全身症状外,常有惊厥、抽搐发作。胃肠道症状 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可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
三、慢性肾盂肾炎
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也时有出现。以往将病程超过半年或 1 年者称为慢性肾盂肾炎,近年来提出肾盏有瘢痕形成,静脉肾盂造影见到肾盂肾盏变形、积水,肾外形不光滑,或二肾大小不等才称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
并发症
一、肾乳头坏死
是肾盂肾炎的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严重肾盂肾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时。可并发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或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肾周围脓肿
常由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来(占 90%),致病菌多是革兰阴性杆菌,特别以大肠杆菌最常见。患者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不利因素。病人除原有肾盂肾炎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和压痛,有个别病人可有腹部触到肿块。患者向健侧弯腰时,可使疼痛加剧。X 线腹部平片、肾造影和肾断层照片有助于诊断。治疗宜及时给予强有力的抗菌素,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考虑切开引流。
三、肾盂肾炎并发感染性结石
变形杆菌等分解尿素的细菌所致之肾盂肾炎常可引起肾石(占结石病因的 15.4%),称为感染性肾石。这种结石的成分以磷酸铵镁为主。常呈大鹿角型,多为双侧性,结石的小裂隙内常藏有致病菌。因抗菌药不易到达处,易导致尿感治疗失败。感染加上尿路梗阻,可导致肾实质较快破坏,肾功能损害。
四、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尿感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急性尿感,特别是使用膀胱镜检查或使用导尿管后。严重的复杂性尿感,特别是并发急性肾乳头坏死者也易发生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偶可见于严重的非复杂性肾盂肾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来势凶险,突然寒战、高热,常引起休克,预后严重,临床上可无发热和白细胞升高,应予注意。其治疗同一般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辅助检查
急性期时可有急性炎症的表现,如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下列检查对诊断更有重要意义。
一、尿常规检查
是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测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一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 5个(>5 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显微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及。
二、尿细菌学检查
以往认为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大于是 105/ml 有临床意义,小于 104ml 为污染所致,现大量事实证明约 92%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大于 105/ml,仅 70%左右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超过 105/ml,而 20%~30%的患者其菌落计数仅有 103~105 /ml,尤其是大多数下尿路感染者。因此有临床症状者菌落计数在 103~104/ml 也需考虑感染存在。
三、无创伤性尿路感染的定位检查
1、尿浓缩能力:理论上急性肾盂肾炎常伴肾小管浓缩功能的障碍,可能与受损的髓质产生的的前列腺素有关,应用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消炎痛)可以阻断此现象,但此试验不够敏感,故不能作为常规来推广。
2、尿酶的测定:有报道肾盂肾炎约有 25%的患者尿中乳脱氢酶(LDH)高于下尿路感染者。
肾盂肾炎时尿中的 N-乙酰-β-D 氨基葡萄酶高于下尿路感染者,因此酶存在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内。迄今能作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尿酶仍在研究中。
3、尿 C 反应蛋白测定:文献报道血清 C 反应蛋白在影响到肾实质的上尿路感染时明显增高。急性膀胱炎时 CRP 并不升高。但其他感染性疾病时 CRP 也可能升高,以及假阳性的存在影响了该试验的定位意义。
4、尿抗体包裹细菌分析:用免疫荧光分析证实来自肾脏的细菌包裹着抗体,可和荧光标记的
抗 IgG 结合呈阳性反应来自膀胱的细菌不被异性的抗体所包裹,故近年来尿液抗体包裹性细菌(ACB)分析较广泛地用于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其准确性约 83%。但某些前列腺炎、膀胱炎及大量蛋白尿可出现假阳性。另外尿β2微球蛋白测定也有助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易影响肾小管对小分子蛋白质的再吸收,尿β2微球蛋白升高,而下尿路感染尿β2微球蛋白不会升高。
5、直接定位法:直接法中,Stamey 的输尿管导管法准确性较高,但必须通过膀胱镜检查或用Skinny 针经皮穿刺肾盂取尿,故为创伤性检查法而不常用。Fairley 的膀胱冲洗灭菌后尿培养法准确度大于 90%,且简便易行,临床常用。
四、X 线检查
对慢性久治不愈患者,视需要分别可作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排尿时膀胱、输尿管造影,以检查有无梗阻、结石、输尿管狭窄或受压、肾下垂、泌尿系先天性畸形以及膀胱输尿管返流现象等。
五、同位素肾图检查
可了解肾功能、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及膀胱残余尿情况。急性肾性盂肾炎的肾图特点为高峰后移,分泌段出现较正常延缓 0.5~1.0 分钟,排泄段下降缓慢;慢性肾盂肾炎分泌段斜率降低,峰顶变钝或增宽而后移,排泄段起始时间延迟,呈抛物线状,但上述改变并无明显特异性。
六、超声波检查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方法,它能筛选泌尿道发育不全、先天性畸形、多囊肾、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脏大小不匀、结石、肾盂重度积水、肿瘤及前列腺疾病等。
诊断要点
一、临床上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同时有下列一项指标者,诊断可成立。
1、正规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 个/HFP。
3、清洁中段尿正规方法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 个/油镜视野。
二、无尿路刺激症状,必须符合下列指标之一者,诊断可成立。
1、膀胱胱穿刺尿培养阳性。
2、连续二次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3、一次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尿白细胞数>5/HP。
饮食与调护
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忌酒;平素以清淡富含营养素饮食为主,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交替服之。
1、水灵芝 研为细末,每次 0.2g 每日 2 次。
2、马齿苋合剂 马齿苋(干品 200~250g,鲜品 500g),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 1 剂。
3、龙葵蔗糖煎剂 龙葵 500g,切碎晒干,加水 400 ml,煎沸 90 分钟后,过滤取汁,滤渣再煎取汁,将两次药液浓缩至 1000ml 左右,加入蔗糖 90g 搅匀,每日 100ml,每日 3 次。4. 山楂煎剂 生山楂 100g,每日煎 3 次,每次约煎汁 500ml,或酌加白糖少许分服,2 周为 1疗程。服药期间禁用碱性药物和食物。
尿路感染的调护对疾病的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临床症状消失和尿菌培养阴性时,切不可放松治疗。因为病灶依然存在有可能复发,应坚持一段时间的善后治疗。在尿菌培养连续三个月为阴性,临床病状完全消失情况下才可认为痊愈。
1、坚持每天多饮水,每 2~3 小时排尿一次,以冲洗膀胱和尿道,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最实用有效的预防方法。
2、注意阴部的清洁,以减少尿道口的细菌群,特别是女性病人,在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男性如包皮过长,应注意清洁,包茎应矫治。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在尿路器械使用 48 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有无尿感发生。在用尿路器械之前已有细菌尿者,应先控制感染。以往有反复尿感史或尿路异常者,在尿路器械检查前后 48 宜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必须留导尿管时,在头 3 天给予抗菌药可延迟尿感的发生,但如 3 天后才开始服药则无预防作用。
5、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的尿感,于性生活后宜立即排尿,并按常用量内服一个剂量的抗菌药作预防。据 Asscher 统计,有效率可达 80%。
6、在尿感发作较频的妇女,如能每晚服一个剂量的抗菌药预防,也可减少尿感再发。
辨证论治
1、下焦湿热
主症: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小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本方的功效是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其中木通、q蓄、瞿麦各 10g、车前子 、滑石各 15 g 通淋利湿,大黄、山栀子、甘草梢各 5g 清热泻火。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 10g、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若热毒弥漫三焦,入营入血,又当急则治标,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
2、肝气郁滞
主症: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小腹满痛,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理气,利水通淋。
方药:沉香散加减。沉香散中沉香 3~6g、橘皮 6g 利气,当归、白芍各 10g 柔肝,甘草 5g 清热,石韦、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各 10g 利尿通淋。胸闷胁胀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通肝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以活血化瘀;气郁日久化火而成肝胆郁热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湿热中阻
主症:寒战高热,午后为甚,脘腹痞满,胸闷不饥,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腰酸痛,小便涩赤,尿时疼涩,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加味。方取杏仁合竹叶各 10g 入上焦宣肺清心除烦,白豆蔻配半夏、厚朴各 10g
入中焦芳香化湿,各中止呕,薏苡仁配滑石、通草、车前草各 15g 入下焦清利湿热,通利水道;黄芩、紫花地丁、银花为清热解毒化湿。呕恶重者,加竹茹;大便溏者,加茯苓、泽泻;大便秘者,加大黄。
4、气阴两虚,湿热留恋
主症:小便频急,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伴头晕耳鸣,乏力多汗,腰酸软,手足心热,口唇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带数或沉弱。
治法: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方药:偏气虚者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偏阴虚者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以上两方为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来,其中,熟地配山药、山茱萸各 15g 以滋补肝肾,泽泻配丹皮、茯苓各 10g 以清热利湿。本方补中有泻,滋中寓利,是尊肾之开合的生理特点而设的滋补肾阴的名方。如气虚偏重者,加黄芪、党参,以重在益气培元;阴虚火旺偏重者,加知母、黄柏,则重在养阴清热;以肾阴虚为主者,也可用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以重在补肾养阴。小便涩痛明显者,加车前草、瞿麦、q蓄;头晕耳鸣,耳眩甚者,加天麻、钩藤、菊花、石决明。
5、脾肾亏损,湿浊缠绵
主症:小便频数,淋涩不已,时好时发,遇劳尤甚,伴有面浮肢肿,腰膝酸软,纳呆腹胀,便溏呕恶,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或有齿印,脉沉弱或滑。
治法:益肾健脾,利湿化浊。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仙汤加减。方以党参、白术、茯苓各 10 g、甘草 5g 健脾益气,扁豆、薏苡仁各 15g 既可健脾又可渗湿,仙茅、仙灵皮各 10g 以补肾阳,去湿化浊;合山药健脾益肾兼护脾阴,佐砂仁、陈皮各 5g 理气和胃。合之共奏健脾益胃,利湿化浊之效。浮肿甚者,加大腹皮、木瓜;呕恶者,加紫苏、半夏;腹胀重者,加乌药、木香;尿有余沥者,加益智仁、菟丝子;形寒肢冷阳虚甚者,加附子、肉桂;有瘀滞者,加当归、红花、泽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