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 肾病是指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 IgA 免疫复合物为主的颗粒样沉积,同时有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发生在 16-35 岁。临床以反复发作性的肉眼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腰痛等为主要特征。由于本病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迄今还不明了,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中医药,通过运用现代科研方法,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优势,以期寻求治疗 IgA 肾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可根据 IgA 肾病的临床特性,将 IgA 肾病归属于尿血、血淋之中。《内经》中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也”。张仲景也指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泌不通”,“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均认为尿血的病机与下焦的热盛有关。唐宋时期认识尿血的病机突出了虚证的重要性,如房劳、虚损、虚热等。清代医家则重辨证论治,如《血证论》对尿血的辨治则以虚实为纲,内外因为目,“外因乃太阳、阳明传经之热结于下焦”,“内因乃心经遗热于小肠,肝经遗热于血室,”“尿血治心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疗血证的四大纲要。现代则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挟杂之证,可按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进展期进行分期分阶段辨证论治,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
临床表现
1、发作性肉眼血尿
此为明确诊断做肾活检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通常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急性胃肠炎、骨髓炎、腹膜炎、带状疱疹等感染后,偶于疫苗注射后或剧烈运动时几乎同步出现。有人称之为咽炎同步血尿。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到数天,通常少于 3 天。有时可伴有轻微全身症状,如肌肉痛、尿痛及腰背痛、低热。尿细胞形态以变形性为主,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但有时也见到混合性血尿。多见于青少年。肉眼血尿发作后,尿红细胞可消失,亦可转为持续性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2、镜下血尿伴/不伴无症状性蛋白尿
多半在对学生的过筛检查和参军、婚前体检等常规健康检查时发现。深圳地区由于提高了群体性体检率,常常在单位群体体检中发现有不少的患者,然后动员作肾活检确诊。为儿童和青年人 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蛋白尿IgA 肾病患者多数表现为轻度蛋白尿,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相关文章